[实用新型]一种提高导光棒与LED托座之间位置精度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69929.6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6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邵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斯坦雷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7/10 | 分类号: | F21V17/10;F21V17/16;F21V8/00;F21Y115/10;F21W107/10;F21W107/17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10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00280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托座 导光棒 支架 本实用新型 安装结构 壳体内壁 水平通孔 凸起 壳体连接 竖直设置 支架连接 支架外壁 支架中部 中支架 减小 卡接 壳体 配光 外壁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提高导光棒与LED托座之间位置精度的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导光棒、支架和LED托座,导光棒、支架和LED托座位于壳体内,LED托座竖直设置,LED托座位于支架内部的一端且与支架连接,壳体内壁设有凸起,支架中部外壁设有凹槽,壳体内壁的凸起插入支架外壁的凹槽实现卡接,支架的另一端设有水平通孔,导光棒插入支架的水平通孔内,本实用新型中支架与壳体连接方便、牢固,支架一端与导光棒连接,另一端与LED托座连接,LED托座与导光棒之间只有支架一个部件,提高了位置精度,减小了配光偏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棒配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导光棒与LED托座之间位置精度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导光棒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对光束进行传导的器件,已被广泛应用于照明灯具、家电、视听器材及汽车附件等行业,尤其是在汽车、摩托车灯具行业导光棒被大量使用。在汽车、摩托车灯具行业,LED灯具逐渐普及,LED板一般安装在LED托座上,与导光棒配合实现导光,汽车、摩托车灯具在设计时,配光偏差越小越好。目前,对于导光棒与LED托座的安装结构而言,一般是将LED板安装在LED托座上,LED托座与壳体组装,支架与导光棒组装,之后将支架与壳体组装在一起。这样的安装结构,LED托座与导光棒之间存在支架与壳体两个部件,不容易确保位置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提高导光棒与LED托座之间位置精度的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导光棒与LED托座之间位置精度的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导光棒、支架和LED托座,导光棒、支架和LED托座位于壳体内,LED托座竖直设置,LED托座位于支架内部的一端且与支架连接,壳体内壁设有凸起,支架中部外壁设有凹槽,壳体内壁的凸起插入支架外壁的凹槽实现卡接,支架的另一端设有水平通孔,导光棒插入支架的水平通孔内,且导光棒的入光部正对LED托座上的LED板,支架设有水平通孔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L形通孔,且L形通孔的一端贯穿支架相应的端部,导光棒上设有插入L形通孔的凸柱。
支架外壁的凹槽内还设有卡块,卡块将壳体内壁的凸起卡紧在支架外壁的凹槽内。
支架的水平通孔与导光棒为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架与壳体连接方便、牢固,支架一端与导光棒连接,另一端与LED托座连接,LED托座与导光棒之间只有支架一个部件,提高了位置精度,减小了配光偏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架设有L形通孔的一端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卡块;3-支架;4-LED托座;5-导光棒;6-凸柱;7-L形通孔;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提高导光棒与LED托座之间位置精度的安装结构,包括壳体1、导光棒5、支架3和LED托座4,导光棒5、支架3和LED托座4位于壳体1内,LED托座4竖直设置,LED托座4位于支架3内部的一端且与支架3连接,壳体1内壁设有凸起,支架3中部外壁设有凹槽,壳体1内壁的凸起插入支架3外壁的凹槽实现卡接,支架3的另一端设有水平通孔,导光棒5插入支架3的水平通孔内,且导光棒5的入光部正对LED托座4上的LED板,支架3设有水平通孔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L形通孔7,且L形通孔7的一端贯穿支架3相应的端部,导光棒5上设有插入L形通孔7的凸柱6。
支架3外壁的凹槽内还设有卡块2,卡块2将壳体1内壁的凸起卡紧在支架3外壁的凹槽内。
支架3的水平通孔与导光棒5为间隙配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斯坦雷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斯坦雷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699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