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医温针灸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58618.X | 申请日: | 2017-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49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 发明(设计)人: | 邹思婷;熊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H3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 地址: | 530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艾炷 固定器 固定筒 底座 本实用新型 支架 温针灸器 螺纹 中医 底部开口 螺纹连接 内壁加工 边缘处 上表面 舒适度 外侧壁 针柄孔 针灸针 掉落 倒钩 通孔 下端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温针灸器,包括底座、固定筒、支架,底座的上方设有固定筒,固定筒的底部四周分布有若干支架,支架的下端与底座的边缘处固定连接,固定筒的内壁加工有螺纹,固定筒的内部设有艾炷固定器,艾炷固定器的底部开口,艾炷固定器的外侧壁加工有螺纹,艾炷固定器与固定筒螺纹连接,艾炷固定器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针柄孔,底座的底部开设有通孔,利用倒钩勾住艾炷,防止艾炷掉落灼伤人体,大大提高了安全性,通过调节艾炷固定器的高度,从而改变艾炷与人体之间的距离,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通过调节艾炷固定器的高度,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长度的针灸针,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中医温针灸器。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灸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现有的温针灸器无法调节艾炷与针尖之间的距离,因而不可调节针灸温度,在使用过程中给患者带来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温针灸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医温针灸器,包括底座、固定筒、支架,底座的上方设有固定筒,固定筒的底部四周分布有若干支架,支架的下端与底座的边缘处固定连接,固定筒的内壁加工有螺纹,固定筒的内部设有艾炷固定器,艾炷固定器的底部开口,艾炷固定器的外侧壁加工有螺纹,艾炷固定器与固定筒螺纹连接,艾炷固定器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针柄孔,底座的底部开设有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艾炷固定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倒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艾炷固定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倒钩勾住艾炷,防止艾炷掉落灼伤人体,大大提高了安全性,通过调节艾炷固定器的高度,从而改变艾炷与针尖之间的距离,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通过调节艾炷固定器的高度,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长度的针灸针,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在使用过程中,利用底座和支架受力,防止针柄横向受力,避免了弯针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中医温针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中医温针灸器的立体图;
图3为中医温针灸器中艾炷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固定筒;3-支架;4-艾炷固定器;5-倒钩;6-把手;7-针柄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中医药大学,未经广西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586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