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恶臭气体治理的组合式平板介质阻挡放电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58009.4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8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章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蓝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兴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32 | 分类号: | B01D53/32;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黄平英 |
地址: |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海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板介质 恶臭气体 组合式 阻挡放电反应器 电极板 恶臭气体治理 本实用新型 预处理装置 反应装置 阻挡放电 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 深度处理装置 深度净化装置 非金属介质 相邻电极板 电源连接 放电空间 反应器 臭气体 平板式 并联 低湿 壳体 无尘 臭氧 平行 体内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恶臭气体治理的组合式平板介质阻挡放电反应装置,包括顺次设置的臭气体预处理装置、组合式平板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和恶臭气体深度处理装置;组合式平板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电极板,电极板的至少一个面部分或全部覆盖非金属介质层,相邻电极板之间形成放电空间,各电极板均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同样的注入功率下,能够有效缩短反应器的长度,降低沿程阻力,平板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便于并联,进一步的降低沿程阻力;恶臭气体预处理装置能够确保无尘、低湿的恶臭气体进入到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中,恶臭气体深度净化装置能够确保充分利用产生的臭氧并消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恶臭气体治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恶臭气体治理的组合式平板介质阻挡放电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含恶臭气体的空气广泛来源于集约化养殖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化肥厂、混凝土制造厂、橡胶厂、垃圾处理厂、焚烧场、食品加工厂等产业。排放到大气中的含恶臭的污染空气一方面损害人类健康,引起各种疾病,还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引起二次气溶胶、臭氧空洞或酸雨等环境问题。目前,用于含恶臭气体的空气净化方法主要有化学吸收法、催化氧化法、吸附剂吸附法和生物降解法,这些方法在应对低浓度、大风量的含恶臭污染空气时往往不是设备费用高就是运行成本较高。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法被科学家认为是理想的处理低浓度、大风量含恶臭污染空气的技术。目前常用的含恶臭污染空气的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是圆柱形的,该圆柱形反应器产生单位长度等离子体面积受到限制。为了提高等离子体的注入功率,需要提高反应器的长度。然而,反应器越长则沿程阻力越大,能耗也越大。另外,介质阻挡放电净化含恶臭污染空气时如果污染空气中含有水气和细颗粒则会影响反应器的正常工作,而且介质阻挡放电净化后的产物含有一定量的臭氧,释放到空气中也会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处理恶臭气体时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恶臭气体治理的组合式平板介质阻挡放电反应装置。
一种用于恶臭气体治理的组合式平板介质阻挡放电反应装置,包括顺次设置的臭气体预处理装置、组合式平板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和恶臭气体深度处理装置;所述组合式平板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电极板,电极板的至少一个面上部分或全部覆盖非金属介质层,相邻电极板之间形成放电空间,各电极板均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
电极有n个(其中n≥2),金属导线一有n个,当电极的一个表面覆盖非金属介质时,非金属介质有n个,当电极的两个表面覆盖非金属介质时,非金属介质有2n个。
电极形状为平板型。
电极材质为金、银、铂、铁、不锈钢、铜、铝或前述电极材质的复合物;非金属介质的材质为氧化铝、氧化硅、云母、玻璃、氧化锆、氧化钛、橡胶、胶水、塑料或前述非金属介质的复合物
优选地,相邻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为0.5mm~500mm;进一步优选地,相邻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为10mm~100mm;更进一步优选地,相邻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为10mm~50mm;更进一步优选地,相邻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为10mm~30mm。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长方向或正方形壳体。
优选地,所述非金属介质层为致密性膜或板、或多孔性膜或板、或前述两种形状的复合物。
优选地,所述恶臭气体预处理装置为除尘器或除湿塔。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除湿塔为填料塔、冷凝塔、活性炭吸附装置、分子筛吸附装置或硅藻土吸附装置;所述除尘器为布袋除尘、滤网除尘、电除尘、旋风除尘或任一几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恶臭气体深度净化装置为吸附装置或吸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蓝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兴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宁蓝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兴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580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煤层气脱水的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吸塑机用多级废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