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楼层房屋砌筑墙体压顶建造用混凝土浇筑施工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51359.8 | 申请日: | 2017-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3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波 |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719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振实 分隔板 转动筒 辅助装置 振实装置 转动轴 压顶 混凝土浇筑施工 底板 本实用新型 均匀设置 砌筑墙体 输送装置 建造 楼层 混凝土浇筑过程 电机输出轴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输送 安全隐患 电机安装 轴承安装 左右侧壁 不均匀 联轴器 房屋 侧壁 掺入 内壁 墙体 通孔 外壁 电机 自动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层房屋砌筑墙体压顶建造用混凝土浇筑施工设备,包括底板、分隔板、辅助装置、输送装置与振实装置,所述底板上安装有辅助装置,辅助装置上安装有分隔板,分隔板左右侧壁上分别安装有输送装置与振实装置,振实装置包括振实电机、转动轴、转动筒与振实支链,振实电机安装在分隔板侧壁上,振实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相连接,转动轴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转动筒内壁上,转动筒外壁上均匀设置有通孔,且转动筒内沿横向均匀设置有振实支链。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墙体压顶建造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强度高、振实不均匀、安全隐患大与混凝土输送过程中易掺入杂质等问题,可以实现自动化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砌筑墙体压顶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楼层房屋砌筑墙体压顶建造用混凝土浇筑施工设备。
背景技术
压顶是指建筑楼层房屋砌筑墙体顶部(如果上面再没有其他结构)浇筑的50到100mm厚的混凝土结构,压住墙顶防止墙顶砌块(如砖)因砌筑砂浆风化或遭震动(如风力或地震)、碰撞而松动掉落。在重力式板顶上或浆砌块石防汛墙顶上现浇一块条形(钢筋)砼为压顶,其作用是增强结构整体性。露天的墙顶上用砖、瓦、石料、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镀锌铁皮等筑成的复盖层,最典型的为女儿墙压顶。一般压顶高度一般设置为60mm,宽出女儿80mm。宽度同墙厚的均视为圈梁。在农村农家们在建造围墙,院墙,或者那种简易的小棚子,都会用到,一般上层都会有一层像盖子一样的东西压在上面,这就是所谓的水泥压顶。目前压顶的通常做法都是采用人工进行模板固定、混凝土浇筑、挤压、去模等操作,但是在建造过程中,尤其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振实不均匀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楼层房屋砌筑墙体压顶建造用混凝土浇筑施工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楼层房屋砌筑墙体压顶建造用混凝土浇筑施工设备,可以解决现有墙体压顶建造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振实不均匀、安全隐患大与混凝土输送过程中易掺入杂质等问题,可以实现自动化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功能,具有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振实均匀、无安全隐患与无杂质掺入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楼层房屋砌筑墙体压顶建造用混凝土浇筑施工设备,包括底板、分隔板、辅助装置、输送装置与振实装置,所述底板上安装有辅助装置,辅助装置上安装有分隔板,分隔板左侧壁上安装有输送装置,分隔板右侧壁上安装有振实装置;其中:
所述底板包括基板与电动滑轨,基板上安装有电动滑轨,电动滑轨上安装有辅助装置;在电动滑轨的作用下,对辅助装置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辅助装置能够正对指定墙体。
所述振实装置包括振实电机、转动轴、转动筒、振实支链与凸轮,振实电机安装在分隔板侧壁上,振实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一端相连接,转动轴上通过轴承安装有转动筒,转动轴外壁上沿其轴向方向安装有凸轮,凸轮数量为四,转动筒外壁上沿其轴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四排限位孔,每排限位孔数量为三,三个限位孔沿转动筒周向方向均匀布置,每个限位孔内均安装有一个振实支链,且每个振实支链均紧贴在对应的凸轮外壁上,振实支链包括复位弹簧、振实柱与振实块,复位弹簧安装在转动筒内壁上,复位弹簧内安装有振实柱,振实柱底端与复位弹簧相连接,且振实柱位于转动筒外壁上设置的限位孔内,振实柱顶端安装有振实块,且复位弹簧直径大于振实柱直径,转动筒外壁上设置的限位孔直径大于振实柱直径;通过振实电机带动转动轴进行转动,由此带动安装在转动轴上的凸轮进行转动,凸轮在转动一定角度后与振实柱底端接触,随之对振实柱进行挤压,振实柱顶端安装的振实块由此对混凝土进行振实,当凸轮不再与振实柱底端接触后,通过复位弹簧的伸缩运动,将振实柱带动到原有位置,无需人工对混凝土进行振实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且避免了使用人工时由于劳累导致振实不均匀、振实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工作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波,未经李建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513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