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电网串并联补偿柜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47066.2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05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姚成;邓军锋;李瑾;信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6 | 分类号: | H02J3/1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齐书田 |
地址: | 71007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电线路 串联电容器 配电网 本实用新型 并联电抗器 并联电容器 并联连接 补偿柜 串并联 电压分布 输送容量 进线 出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电网串并联补偿柜,包括串联电容器柜、并联电抗器柜和并联电容器柜,所述串联电容器柜串联连接在配电线路中,所述并联电容器柜并联连接在串联电容器柜进线侧的配电线路中,所述并联电抗器柜并联连接在串联电容器柜出线侧的配电线路中。本实用新型具有提升配电线路的输送容量、改善配电线路沿线电压分布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网串并联补偿柜。
背景技术
配电网末端电压的高低是衡量供电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用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和生产的正常运作。国标GB/T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中规定“20kV及以下三相供电电压偏差为标称电压的±7%”。然而截至目前,我国配电网建设相对输电网严重滞后,主要有以下问题:(1)电网结构复杂、网架薄弱;(2)配电设备老化,供电线路多采用架空线且线径较小;(3)供电线路长(尤其是山村线路),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小且数量多;(4)部分线路带有多台大容量的电动机或变化迅速的工业负荷。以上这些问题往往导致配电线路末端电压严重降低,无法满足标准和用户用电要求。
目前,对配电网线路末端电压严重降低的治理措施有:(1)在线路中安装并联电容器补偿,其缺点是:成本高,且容量一定,缺乏自调节能力;(2)在线路中安装SVC,其缺点是:成本高,改善效果一般;(3)更换配电变压器、架空线等,其缺点是:成本高,周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网串并联补偿柜,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提升配电线路的输送容量、改善配电线路沿线电压分布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配电网串并联补偿柜,包括串联电容器柜、并联电抗器柜和并联电容器柜,所述串联电容器柜串联连接在配电线路中,所述并联电容器柜并联连接在串联电容器柜进线侧的配电线路中,所述并联电抗器柜并联连接在串联电容器柜出线侧的配电线路中。
进一步地,所述串联电容器柜包括第一电容器C1,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阻尼电抗器L1、阻尼电阻R、断路器QF、电流互感器CT、控制器KZ以及第一真空接触器KM1,所述第一电容器C1串联在配电线路中,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和第一真空接触器KM1与第一电容器C1并联,第一电容器C1的一端与阻尼电抗器L1和阻尼电阻R的一端相连,阻尼电抗器L1和阻尼电阻R的另一端通过断路器QF连接至第一电容器C1的另一端,所述电流互感器CT的一端与配电线路的进线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真空接触器KM1的进线侧连接;电流互感器CT、断路器QF和第一真空接触器KM1的二次信号线均接入控制器KZ内。
进一步地,并联电抗器柜为电抗器分组投切型或可调电抗器型。
进一步地,当并联电抗器柜为电抗器分组投切型时,所述并联电抗器柜包括电抗器L2和第二真空接触器KM2,电抗器L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二真空接触器KM2连接在串联电容器柜出线侧的配电线路中,第二真空接触器KM2通过控制器KZ控制。
进一步地,当并联电抗器柜为可调电抗器型时,所述并联电抗器柜包括可调电抗器L,可调电抗器L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在串联电容器柜出线侧的配电线路中。
进一步地,所述并联电容器柜包括第二电容器C2,第二电容器C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三真空接触器KM3连接在串联电容器柜进线侧的配电线路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470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