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喷淋除雾除臭和喷淋水内循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38808.5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7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雪阳;倪从兵;王蒋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开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6;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雾 喷淋 喷淋水 除臭 内循环设备 除臭系统 本实用新型 内循环系统 循环水 废气处理设备 除雾系统 第二管道 喷淋系统 系统单元 循环水泵 循环水箱 风机 进水 下层 中层 上层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设备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升循环水利用率、除臭目的的一体式喷淋除雾除臭和喷淋水内循环设备,包括喷淋除雾除臭系统和喷淋水内循环系统,喷淋除雾除臭系统分为上层、中层、下层相同的系统单元,喷淋水内循环系统包括设置于整个箱体底部的循环水箱、循环水泵、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喷淋除雾除臭系统单元包括喷淋系统和除雾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提升循环水利用率,同时降低后端风机进水的风险,同时达到除臭的目的的一体式喷淋除雾除臭和喷淋水内循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设备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升循环水利用率、除臭目的的一体式喷淋除雾除臭和喷淋水内循环设备。
背景技术
近些年UV光氧工艺在国内废气治理行业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通过释放臭氧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氧化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UV灯管所产生的臭氧量无法完全与有机污染物反应,必然产生剩余臭氧,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目前国家还没有针对臭氧污染的标准,但产生的过量臭氧如果因管道和设备泄漏而释放到厂区,必然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现有的技术中存在对臭氧进行淋洗的工艺,水循环不彻底造成水资源浪费;大量水雾进入风机,容易造成风机损坏;对风速适应性不好,高风速条件下水循环和臭氧臭气去除效率低;一般循环喷淋塔体积较大;一般循环喷淋塔使用的丝网除雾器效率低。
故急需一种可提升循环水利用率,同时降低后端风机进水的风险,同时达到除臭的目的的一体式喷淋除雾除臭和喷淋水内循环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提升循环水利用率,同时降低后端风机进水的风险,同时达到除臭的目的的一体式喷淋除雾除臭和喷淋水内循环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中一体式喷淋除雾除臭和喷淋水内循环设备,包括喷淋除雾除臭系统和喷淋水内循环系统,所述喷淋除雾除臭系统分为上层、中层、下层相同的系统单元,所述喷淋水内循环系统包括设置于整个箱体底部的循环水箱、循环水泵、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喷淋除雾除臭系统单元包括喷淋系统和除雾系统,所述循环水箱有一部分突出于箱体外侧,所述循环水箱的向外突出部分上安装有循环水泵、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和液位计,所述循环水泵设置于循环水箱突出部分,所述循环水泵连接有第四管道和第一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管口位于循环水箱底部,所述第二管道设置于循环水箱上侧,所述第二管道连接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和液位计同时连接于自动控制系统,所述第三管道位于循环水箱下侧,所述第三管道通过排水阀控制开关,所述喷淋系统包括分布于上下侧的喷淋头和分布于喷淋头两侧的过滤棉,所述喷淋头通过第五管道与第一管道连接,上下第五管道分别焊接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上,第五管道连接第一管道,所述除雾系统包括隔板式汽水分离器和分布于隔板式汽水分离器两侧的过滤棉。
所述喷淋除雾除臭系统的上层、中层、下层的系统单元通过焊接组合。
所述喷淋除雾除臭系统的上层、中层、下层的系统单元底部均分别设有回水口。
所述喷淋系统和除雾系统外侧均分别安装有箱体门。
所述所有过滤棉与隔板式汽水分离器均为可拆卸式,以调节内部气流阻力和适应不同气体类型。
所述第二管道包括设置于进水管路末端的电磁阀和设置于相同高度不同位置的液位计,组成液位自动控制系统。
所述第五管道焊接在喷淋除雾除臭系统单元上下两侧的不锈钢支架上,包括上支架与下支架。
所述一体式喷淋除雾除臭和喷淋水内循环设备的箱体通过变径与前置后置的处理装置相连,喷淋系统设置于于进风侧,除雾系统位于出风侧。
所述第三管道通过排水阀手动控制,一般情况下为常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开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开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388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干法烟气脱硫脱硝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旋汇耦合湿法脱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