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凝棒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28135.5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69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乔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健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任远高 |
地址: | 734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阀片 套管 转动阀片 电凝棒 本实用新型 圆环形 导管 通孔 轴向 医疗器械领域 紧密贴合 手术效率 操作柄 电凝头 有效地 两段 套在 烟渍 连通 出血 伸出 吸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凝棒,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电凝棒本体、导线、套管、调节阀、导管,套管套在电凝棒本体上,电凝棒本体的前端从套管的前端伸出,电凝棒本体的前端连接有电凝头;调节阀安装在套管的后部,调节阀将套管截成两段,调节阀包括转动阀片、固定阀片,转动阀片为圆环形,转动阀片的外侧连接有操作柄,转动阀片开设有轴向的通孔a;固定阀片为圆环形,固定阀片开设有轴向的通孔b;固定阀片有两块,两块固定阀片分别位于转动阀片的两侧,固定阀片与套管固定连接,转动阀片与固定阀片紧密贴合;导管与套管的后端连通。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术者意愿,及时有效地吸引术中产生的烟渍,提高手术效率,降低了患者的出血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电凝棒。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的过程中,超声刀的应用较使用传统的电凝钩或者电凝棒,具有出血少,烟渍少的特点,但是三级甲等以下的医院中超声刀仍未良好的普及,传统的电凝棒及电凝钩仍是部分医院腹腔镜手术中重要的一员。现阶段市面上传统的电凝棒功能单一,只有烫烧组织的作用,功能单一,且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烟渍,虽可通过troca口上的气阀放出烟渍,但整个过程中具有以下缺点:
1.烫烧过程中常产生大量烟渍,气阀放出烟渍速度慢,且不能完全放出,影响手术效率。
2.主刀打开气阀开关时常需要停止操作电凝棒,或需要提醒器械护士或助手帮忙,整个过程不能按照主刀意愿及时完成,影响手术效率,尤其是在对出血多的创面进行电凝时,降低了凝血效率,增大了患者手术的风险。
3.电凝产生的烟渍系人体组织被烫烧后产生,具有刺激性,对手术室人员具有危害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电凝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凝棒,包括电凝棒本体、导线,所述导线连接在电凝棒本体的后端,还包括套管、调节阀、导管,所述套管的内径大于电凝棒本体的外径,套管套在电凝棒本体上,所述电凝棒本体的前端从套管的前端伸出,电凝棒本体的前端连接有电凝头;所述调节阀安装在套管的后部,调节阀将套管截成两段,调节阀包括转动阀片、固定阀片,所述转动阀片为圆环形,转动阀片的内径等于电凝棒本体的外径,转动阀片的外径等于套管的外径,转动阀片的外侧连接有操作柄,转动阀片开设有轴向的通孔a;所述固定阀片为圆环形,固定阀片的内径等于电凝棒本体的外径,固定阀片的外径等于套管的外径,固定阀片开设有轴向的通孔b;所述固定阀片有两块,两块固定阀片分别位于转动阀片的两侧,固定阀片与套管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阀片与固定阀片紧密贴合;所述导管与套管的后端连通。导管连接负压装置,然后与废液及废气存放装置连接,吸入的气体未直接排入手术室内,安全无刺激,保护了手术人员。同时,套管的前端,也就是吸入端一直延伸至电凝棒本体的前部,能够将电凝棒本体前端产生的烟渍直接吸走,能够避免烟渍蔓延影响手术的进行。同时,调节阀能够调节通孔a与通孔b重合的面积,也就是通风截面的面积,能够调节套管的吸气的力度,并且能够在电凝棒本体工作的同时进行,非常方便。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前部侧壁开设有通孔c。能够提高使用的效率,清洁难度小。
优选的,所述通孔c有多个,多个通孔c沿套管的周向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与电凝棒本体之间通过垫块连接,既不影响吸气的通道,又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进一步的,所述垫块有多个,多个垫块沿电凝棒本体的周向分布。
优选的,所述通孔a和通孔b的截面为扇形环,能够最大限度增加通风截面。
优选的,所述通孔a和通孔b分别有三个,三个通孔a等距分布在与转动阀片同心的圆周上,三个通孔b等距分布在与固定阀片同心的圆周上;所述通孔a的圆心角≤60°,所述通孔b的圆心角≤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健,未经乔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281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