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S型布置产生摩擦阻力的锁止拉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18688.2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0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龙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9/20 | 分类号: | E05B79/20;E05B85/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王慧颖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管 不锈钢钢丝绳 本实用新型 不锈钢条 钢丝护管 拉线结构 摩擦阻力 锁止拉杆 固定卡 锁止 钢丝绳 降低摩擦 结构两端 锁止功能 中间设置 传统的 舒适性 硬连接 硬摩擦 拉线 车型 传递 自由 改进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S型布置产生摩擦阻力的锁止拉线结构,属于车型锁止拉杆的设计领域,结构两端分别为Z型铸头以及V型挂钩;所述的Z型铸头以及V型挂钩中间设置有海绵管;所述的Z型铸头、海绵管之间以及所述的V型挂钩、海绵管之间都设置有固定卡;所述的两个固定卡之间为不锈钢钢丝绳;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传统锁止拉杆基础上进行改进,即将传统的单纯的不锈钢条改为较为柔性的不锈钢钢丝绳,因为钢丝绳较软,可以减轻对钢丝护管的硬摩擦,从而降低摩擦阻力,改善用户锁止功能的舒适性;由于拉线两端仍为不锈钢条,保证无钢丝护管包裹的地方,仍为硬连接,仍可以在其中自由的运动进行力的传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型锁止拉杆的设计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抗S型布置产生摩擦阻力的锁止拉线结构。
背景技术
当下车型锁止拉杆还是采用手动的锁止拉杆,虽然电子锁方便且现代化,但是针对突发情况时,手动的机械锁止拉杆还是具备很高的安全性能。
然而,现大部分车型锁止拉杆,基本都是靠单纯的不锈钢条作为把手锁止开关和锁体锁止拨杆的之间传递运动的机构。但是受车门钣金结构的影响,锁止拉线必须呈弯曲状布置,或S型布置时,由于不锈钢条过于僵硬,在钢丝护管内运动过程中会与钢丝护管产生强硬的摩擦阻力,这个摩擦阻力会让用户产生锁止困难的感觉,影响用户的锁止舒适度。其原因在于:背门拉线中间部分受钣金结构影响,拉线布置呈现S状;拉线越弯曲,其用于传递运动的不锈钢条摩擦力就越大。用户使用的锁止功能就越费力,从而影响舒适性。
因此,在不改变传统的机械锁止拉杆的基础上,保证很高的安全性能等的基础功能上,如何做出改进,能够提高现有技术中型锁止拉杆锁止舒适度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S型的锁止拉杆中的不锈钢条过于僵硬,影响用户的锁止舒适度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抗S型布置产生摩擦阻力的锁止拉线结构,在传统的锁止拉杆中做了改进,提高了用户的锁止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S型布置产生摩擦阻力的锁止拉线结构,所述的结构两端分别为Z型铸头以及V型挂钩;所述的Z型铸头以及V型挂钩中间设置有海绵管;所述的Z型铸头、海绵管之间以及所述的V型挂钩、海绵管之间都设置有固定卡;所述的两个固定卡之间为不锈钢钢丝绳。钢丝绳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不锈钢条,相对比较软,可以减轻对钢丝护管的硬摩擦,从而降低摩擦阻力,改善用户锁止功能的舒适性。其中Z字铸头用于连接内把手上的锁止开关;单股的不锈钢钢条作为内把手上锁止开关和锁体上锁止拨杆之间的运动传递关系媒介;固定卡用于固定锁止拉线,不锈钢钢丝绳也是作为内把手上锁止开关和锁体上锁止拨杆之间的运动传递关系媒介;钢丝护管用于保护拉线和控制拉线运动;海绵管--用于保护钢丝护管;V型挂钩用于连接锁体的锁止拨杆。
进一步,所述的不锈钢钢丝绳的外围设置有钢丝护管包裹。
进一步,所述的海绵管置于钢丝护管的外围,进一步,所述的钢丝护管为三层管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Z型铸头、固定卡以及所述的V型挂钩、固定卡之间为不锈钢钢条。
进一步,所述的不锈钢钢条为单股。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传统锁止拉杆基础上进行改进,即将传统的单纯的不锈钢条改为较为柔性的不锈钢钢丝绳,拉线两端仍为不锈钢条,保证无钢丝护管包裹的地方,仍为硬连接,可以传递力;
2)中段有钢丝护管包裹的地方改为不锈钢钢丝绳;因为钢丝绳较软,可以减轻对钢丝护管的硬摩擦,从而降低摩擦阻力,改善用户锁止功能的舒适性;
3)同时,钢丝绳可以借助钢丝护管的包裹仍可以在其中自由的运动进行力的传递。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龙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龙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186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锁孔的智能锁具
- 下一篇:一种车辆门锁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