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坡耕地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94891.0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9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任斐鹏;张平仓;刘纪根;程冬兵;李昊;张冠华;黄金权;范仲杰;钱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60 | 分类号: | A01G22/60;A01G17/00;C02F9/00;E02B1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1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坡耕地 农业面源污染 终端净化系统 综合防治系统 本实用新型 防治系统 净化水质 生态沟渠 土壤侵蚀 蓄水系统 沉积 泥沙 梯级 厌氧消化池 地形条件 关键过程 灌溉水源 降低污染 面源污染 农业耕作 人工湿地 生态拦截 水肥资源 循环利用 输出 沉积池 面源 坡面 和面 蓄积 水土流失 迁移 入库 水质 净化 防治 源头 污染 | ||
1.一种坡耕地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土壤侵蚀防治系统、生态沟渠系统、梯级蓄水系统和终端净化系统,所述土壤侵蚀防治系统包括细沟侵蚀控制梯坎、以及种植于细沟侵蚀控制梯坎的植物篱,所述生态沟渠系统包括截排水沟、沉砂池,所述梯级蓄水系统包括分布于不同高度的蓄水池,所述终端净化系统包括泥沙沉积池、厌氧消化池、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床;所述细沟侵蚀控制梯坎是以细沟侵蚀发生的临界坡长为间隔,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修筑梯坎而形成;所述的截排水沟分为两级,其中一级截排水沟表面铺设植草砖,沿坡面低洼处垂直于坡面等高线布设,二级截排水沟沿坡面等高线布设,所述一级截排水沟与二级截排水沟通过中间布设的沉砂池连接,在一级排水沟内种植湿生植物后形成生态草沟;所述蓄水池上端设有与与排水沟相连的溢洪口,所述蓄水池进口处与生态草沟相连,出口处与下方耕地灌溉水渠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耕地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沟侵蚀控制梯坎宽度为10~20cm,高度为15~20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耕地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篱以广适性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物种类型包括黄花菜、金银花和紫穗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耕地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截排水沟和所述二级截排水沟为倒梯形,所述的一级截排水沟上端宽度为30~50cm,下端宽度为10~20cm,深度为大于50cm;所述的二级截排水沟上端宽度为10~20cm,深度为10-20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耕地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为圆锥形减速沉砂池,上端口半径15-25cm,下端口半径5-10cm,深度30-50cm,安装于截排水沟路径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耕地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生植物为水芹、野荸荠、空心菜、狗牙根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耕地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按照平均20~50亩地汇流范围设置1个,所述蓄水池为圆柱形,池口半径为0.8~1.0m,深度为1.5~3.0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耕地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净化系统由预处理单元和主体处理单元两部分组成,所述预处理单元主要为泥沙沉积池、厌氧消化池;所述主体处理单元包括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9489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银耳栽培房生态调控设备
- 下一篇:一种苗木移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