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救生筏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85810.0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1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周经招;方绍保;陈耿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3/68 | 分类号: | B63B23/6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救生筏 船体 安装架 侧框架 底座架 本实用新型 固定装置 栏杆 占用 固定装置结构 船体甲板 固定机构 倾斜设置 通道空间 可拆卸 连接杆 美观性 上空间 抛投 底座 甲板 架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救生筏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救生筏的安装架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架的下方的底座架;所述底座架沿水平面且背向船体固定设于船体的栏杆上;所述安装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底座架上;所述安装架包括侧框架、用于固定所述救生筏的固定机构以及连接两侧所述侧框架的连接杆;所述的底座架设于船体的栏杆上,且背向船体设置,充分利用船体以外的空间,不会占用甲板上的空间,提高船上通道空间的利用率,所述安装架的两侧的侧框架呈倾斜设置,救生筏放置于所述侧框架上,实现救生筏的可抛投功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救生筏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充分利用了船体以外的空间,避免了占用船体甲板上空间的问题,美观性更加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救生筏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救生筏为船舶上布置的一种快速逃生装置,救生筏按照下放方式可分为可吊式和抛投式两种,救生筏一般布置在主甲板面或者生活楼比较开阔的甲板上。
救生筏通常布置靠近舷侧处,其次,救生筏的质量较轻,且救生筏为圆柱形筒体结构,在使用时,只需一个人就能将救生筏抛向舷外,因为救生筏具备快速下放、重量轻等优点,具有其他救生设备所不能及的特点,所以在船舶救生设备中使用率还是很高的;对于一些居住船员较多的船型,甲板使用空间通常较为紧张,对布置可吊式救生筏比较困难,因此合理布置抛投式救生筏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现有海工工程船及平台设计中,救生筏通过布置在主甲板面或者生活甲板上,其中抛投式较为常见,特别是在形线曲率变化比较大的船型;但是,抛投式救生筏不管是布置在主甲板面还是生活甲板上,都存在以下缺点:(1)占用船体空间;(2)影响通道布置,影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不占用甲板空间的救生筏固定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救生筏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于船体上,包括用于固定救生筏的安装架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架的下方的底座架;
所述底座架沿水平面且背向所述船体固定设于所述船体的栏杆上;
所述安装架通过可拆卸结构设于所述底座架上;
所述安装架包括位于两侧且可形成倾斜面的侧框架、设于所述侧框架上用于固定所述救生筏的固定机构以及连接两侧所述侧框架的连接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可拆卸结构为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座架包括若干条平行排列设置的第一横杆以及设有所述第一横杆的两侧的第二横杆,
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相连,所述第二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栏杆相连。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框架设于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的交点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横杆以及所述第二横杆为角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座架的下方设有加强条,所述加强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架,所述加强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栏杆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框架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斜杆以及固定机构;
所述第一竖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竖杆的长度;
所述斜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斜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杆的中部相连,
所述第一竖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架相连,
所述第二竖杆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竖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架相连;
所述固定机构设于所述斜杆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救生筏滚动的止滚结构以及用于防止所述救生筏跳动的止跳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858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航标遥测遥控的省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定位搭载浮体的无人收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