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地连墙成槽施工的矩形冲击钻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71631.1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8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积栋;油新华;肖龙鸽;周哲;陈阳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0/36 | 分类号: | E21B10/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李丹;晁璐松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锤体 本实用新型 支撑架 中心球 侧围 锤头 球齿 成槽施工 冲击钻头 边球齿 侧板 围合 吊环 底部中心位置 均匀间隔设置 四棱台状箱体 辐射状排布 侧板外周 锤体顶部 复杂地质 矩形框架 施工效率 竖直设置 由内向外 侧棱面 冲击钻 体内部 成槽 锤齿 卡钻 下端 地层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击钻锤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地连墙成槽施工的矩形冲击钻头。本实用新型包括吊环、锤体和锤头,吊环位于锤体顶部;还包括矩形侧围,所述锤体为竖直设置的四棱台状箱体结构,锤体底部无底盖、由四个侧棱面围合而成;矩形侧围位于锤体下方,矩形侧围为由4个侧板围合而成的矩形框架,所述侧板的下端、沿侧板外周、均匀间隔设置有锤齿;锤头包括位于锤体内部的球齿支撑架和位于球齿支撑架底部的中心球齿和边球齿;所述中心球齿位于球齿支撑架底部中心位置,边球齿以中心球齿为中心、由内向外呈辐射状排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槽质量高,施工效率高,可有效避免卡钻、超挖等现象,适用于复杂地质地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击钻锤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地连墙成槽施工的矩形冲击钻头。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建设,作为明挖地铁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地下连续墙被广泛应用,施工地下连续墙是采用成槽机械设备由地表向下开挖成槽,在开槽成墙的过程中,冲击钻的锤头对成槽的施工速度和成槽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目前现有的冲击钻的锤头大多是采用梅花型端面钻锤,钻孔形成梅花孔,当成槽区域的地质条件复杂时,尤其是出现岩面倾斜、软硬岩交互地层等地质情况时,在锤头锤击过程中容易因受力不均产生侧滑,锤头朝向硬度相对较小的岩层冲锤,极易出现超挖现象,影响成槽质量;梅花型端面钻锤,在锤击过程中,容易被硬度相对较大的岩石层的狭窄部位卡住,出现卡钻现象,费时费工,影响施工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槽质量高,施工效率高,可有效避免卡钻、超挖等现象,适用于复杂地质地层的用于地连墙成槽施工的矩形冲击钻头。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梅花型端面钻锤,在面对地层复杂的地质情况时,容易因受力不均产生侧滑,出现超挖现象,影响成槽质量;并且在锤击过程中,容易被硬度相对较大的岩石层的狭窄部位卡住,出现卡钻现象,费时费工,影响施工进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用于地连墙成槽施工的矩形冲击钻头,包括吊环、锤体和锤头,吊环位于锤体顶部;还包括矩形侧围,所述锤体为竖直设置的四棱台状箱体结构,锤体底部无底盖、由四个侧棱面围合而成;
矩形侧围位于锤体下方,矩形侧围为由4个侧板围合而成的矩形框架,所述侧板的下端、沿侧板外周、均匀间隔设置有锤齿;
锤头包括位于锤体内部的球齿支撑架和位于球齿支撑架底部的中心球齿和边球齿;所述中心球齿位于球齿支撑架底部中心位置,边球齿以中心球齿为中心、由内向外呈辐射状排布。
本实用新型用于地连墙成槽施工的矩形冲击钻头,进一步的,所述锤齿的宽度不超过50mm,相邻锤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mm。
本实用新型用于地连墙成槽施工的矩形冲击钻头,进一步的,所述球齿支撑架包括钢板支架、十字形横撑和水平圈撑,钢板支架竖向通长设置,由两个相互交叉、垂直设置的钢板组成,两钢板的相交轴线与锤体的中轴线重叠设置,所述钢板的侧边边沿与锤体内侧壁和矩形侧围内侧壁贴合设置、焊接固定;所述十字形横撑和水平圈撑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设置在钢板支架底部。
本实用新型用于地连墙成槽施工的矩形冲击钻头,进一步的,所述钢板支架的底端边沿高于矩形侧围底部边沿的距离不小于18mm。
本实用新型用于地连墙成槽施工的矩形冲击钻头,进一步的,所述十字形横撑为中心对称结构、由两个相互交叉设置的钢板条组成,十字形横撑的中心与钢板支架的中心轴线重叠设置。
本实用新型用于地连墙成槽施工的矩形冲击钻头,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圈撑以十字形横撑的中心为圆心、由内向外间隔排布,所述边球齿均匀间隔设置在十字形横撑和水平圈撑的下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716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控制钻孔垂直度的钻头
- 下一篇:一种快速破碎用楔形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