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路天线RFID读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57255.0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6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韩学能;金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因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读卡器 基站芯片 开关芯片 双向连接 阻抗转换电路 射频信号 多路 天线 数字通信接口 读卡系统 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 数据信号流 教学演示 长寿命 低成本 天线板 门禁 高等院校 电工 通信 | ||
一种多路天线RFID读卡器,读卡器数字通信接口通过控制信号流连接于读卡器基站芯片,读卡器基站芯片经由50Ω阻抗转换电路分别通过控制信号流连接于RF天线开关芯片,RF天线开关芯片内部单独的RF天线开关芯片通过射频信号流双向连接于天线板;读卡器基站芯片还通过数据信号流双向连接于读卡器数字通信接口;读卡器基站芯片通过射频信号流双向连接于50Ω阻抗转换电路;50Ω阻抗转换电路还通过射频信号流双向连接于RF天线开关芯片。本实用新型为低成本、长寿命的多路天线RFID读卡器,可供高等院校的电子、电工、通信等专业的教学演示和实验中使用,也可以用于实际的门禁读卡系统及相关的RFID读卡系统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成本、长寿命的多路天线RFID读卡器,可供高等院校的电子、电工、通信等专业的教学演示和实验中使用,也可以用于实际的门禁读卡系统及相关的RFID读卡系统中。
背景技术
RFID是射频识别的英文缩写。RFID读卡器是一种能阅读电子标签数据的自动识别设备。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根据阅读标签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读卡器。本发明目前用于高频范围,即13.56MHz频段。本发明稍加改动,也可用于其它频段,如超高频频段。
RFID读卡器需配备RFID天线一起使用才能读取标签信息。通常情况下,实现一路的标签信息读取,需要一个读卡器基站芯片和一个RFID读写天线。在一个RFID读卡器的实现电路中,读卡器基站芯片占据主要成本。例如,支持13.56MHz频段所有通信协议的RFID基站芯片RC632,当前的零售价高达40元人民币,占据读卡器总成本的60%以上。
在很多的RFID系统应用场合,需要能同时读写多个分散地点的RFID标签。为实现这个功能,目前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采用多个读卡器基站芯片,每个芯片配备一个RFID读写天线,组成一个独立的RFID读卡模块,然后再给该模块配备能长距离通信的接口电路。主控系统高速分时与这些模块通信,实现近似同时读写多个分散地点的RFID标签。该方案最大的缺点是成本高,多路读取需要多个读卡器基站芯片,前面已分析过该芯片的成本较高。另外的缺点是主控系统分时与读卡模块通信时,操作读卡器基站芯片的每个时隙无法做到很短,从而限制了同时读写的速度和路数。另外一种方案是采用一个读卡器基站芯片,用继电器切换多路天线,每个RFID的读写地点使用一路天线,实现近似同时读写的功能。该方案的最大问题是继电器含机械部件,寿命较短,无法长时间使用。此外,继电器的切换速度较低,也很大程度限制了同时读写的速度和路数。
本专利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设计一种只采用一个读卡器基站芯片,从而降低成本,利用射频天线开关芯片代替含机械部件的继电器切换多路天线,又极大提高系统使用寿命。此外,由于射频天线开关芯片是半导体器件,切换速度可以很高,并且直接切换天线射频信号的时隙可以分配的很短,因此系统同时读写多个分散地点的RFID标签的实时性也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路天线RFID读卡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路天线RFID读卡器,包括读卡器基站芯片、50Ω阻抗转换电路、读卡器数字通信接口、RF天线开关芯片以及若干路天线板;读卡器数字通信接口通过控制信号流连接于读卡器基站芯片,读卡器基站芯片经由50Ω阻抗转换电路分别通过控制信号流连接于RF天线开关芯片,RF天线开关芯片内部单独的RF天线开关芯片通过射频信号流双向连接于天线板;读卡器基站芯片还通过数据信号流双向连接于读卡器数字通信接口;读卡器基站芯片通过射频信号流双向连接于50Ω阻抗转换电路;50Ω阻抗转换电路还通过射频信号流双向连接于RF天线开关芯片。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因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因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572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