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笔颈下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53999.5 | 申请日: | 2017-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48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徐久宏;周晓斌;赵炳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凯磊胜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集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颈 转向机构 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 取料机构 下料装置 垂直槽 导向槽 弧线槽 直线槽 移动 出料口位置 动力驱动 机构稳定 节省空间 出料口 翻转 槽辊 取料 竖直 下料 下沿 调试 加工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笔颈下料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笔颈出料口、驱动机构、与驱动机构相连的转向机构和与转向机构相连的笔颈取料机构,转向机构在驱动机构的动力驱动下沿一导向槽移动,导向槽包括直线槽、弧线槽和垂直槽,转向机构依次沿直线槽、弧线槽和垂直槽移动时,分别带动笔颈取料机构移动至笔颈出料口位置处水平取料,翻转,及竖直下料。本实用新型极大的减少了设计和加工难度,且应用了机械式槽辊机构,调试简单,机构稳定,节省空间,缩小设备体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行业中跳动笔的自动化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稳定的笔颈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跳动笔的装配过程中,一般使用振动盘对K35系列跳动笔的笔颈(如图1所示的笔颈)进行整列送料动作,实现笔颈快速有序的上料,从而匹配跳动笔的高速自动装配生产。
因为K35系列笔颈较长(>55mm)且自带保护套,因此对于振动盘的设计者来说,水平方向出料设计容易实现;但是自动机装配时,因为K35系列产品的特殊性,采用的是立式安装法,笔颈的安装方式是垂直方向向下安装,因此会导致笔颈的出料方向和自动机的装配方向呈现角度互相垂直,出现不匹配的问题,因此在笔颈装配之前必须将笔颈方向进行一次90°的旋转调整,调整装置不仅设计难度较高,而且机构加工实现的难度也较大,投产之后的维护难度和维修成本都较高。
如图2所示,现有K35系列笔颈由大直径振动盘1谐振驱动,沿着弧形盘面螺旋爬升,经过姿态调整以及分选装置后,逐步呈现为水平姿态,在振动盘水平振动滑道2整列,然后通过大半径的转向钣金滑道3,完成角度从0°到90°的换向,并整列在笔颈中继区4内待用。
从振动盘1的后半段开始,笔颈的姿态逐步定型。笔颈通过大半径的转向钣金滑道3实现角度从水平角度转变到垂直角度,因为K35系列的笔颈自带塑胶保护套,本身和钣金滑道3之间有较大的摩擦力,在角度转换的时候要克服较大的摩擦力,容易造成堆积或者卡料,会导致频繁的停顿。
而且大半径的钣金滑道3在空间结构设计时,半径设计难度较高,半径小了无法顺利转向,半径大了设备的占地空间也相应增大,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大半径的钣金加工难度也很高,角度的圆润与否都直接影响笔颈通行的顺畅性,内侧的抛光,焊点的处理等都会造成较大的加工工时浪费。而且后期的调试难度较大,整体浪费工时较多,技术难度偏高。
同时,笔颈错位上料机构(图未示)将笔颈取走到安装位安装时,还面临一个问题,因为是垂直供料,笔颈的头部和尾部因为产品结构设计的问题,笔颈的头部会因为重力原因插入笔颈的尾部,呈现出连接在一起的状态(如图3),给取料带来很大的困难。结构在取料时需额外增加向下取出的动作,增加了机构设计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降低了设计难度和故障率的笔颈下料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笔颈下料装置,包括笔颈送料机构、驱动机构、与驱动机构相连的转向机构和与转向机构相连的笔颈取料机构,所述笔颈送料机构包括一具有笔颈出料口的水平输送流道,笔颈在水平输送流道内输送并经笔颈出料口水平出料;所述转向机构在驱动机构的动力驱动下沿一导向槽移动,所述导向槽包括直线槽、弧线槽和垂直槽,所述转向机构依次沿直线槽、弧线槽和垂直槽移动时,分别带动笔颈取料机构移动至所述笔颈出料口位置处水平取料,翻转,及竖直下料。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驱动气缸、与驱动气缸相连的滑块和一供滑块导向滑动的滑轨,所述滑块与转向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在驱动气缸的驱动下沿滑轨滑行时带动转向机构沿所述导向槽滑动。
优选地,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位于导向槽内且通过连杆与笔颈取料机构相连的转向滚子。
优选地,所述笔颈取料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取料组件,所述取料组件包括通过连杆与转向机构相连的夹持气缸和与夹持气缸相连的一对夹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凯磊胜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凯磊胜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539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零件自动组装保压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引水芯的错位接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