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感应开启装置和汽车行李箱开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49802.0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2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卢栋;张光伟;李连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猎奇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73 | 分类号: | E05F15/7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金相允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丰泽东路106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信号 汽车行李箱 感应开启装置 译码器 放大器 本实用新型 光电传感器 模数转换器 触发信号 开启装置 控制器 模数转换 人体感应 车主 放大 乘客 驱动 便利 检测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感应开启装置和汽车行李箱开启装置,该感应开启装置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光电传感器、放大器、模数转换器以及译码器;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感应信号;放大器用于将第一感应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二感应信号;模数转换器用于将第二感应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数字感应信号;译码器用于将数字感应信号转换为开启触发信号。将上述感应开启装置与汽车行李箱的控制器相连接,从而使控制器根据开启触发信号驱动汽车行李箱打开,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人体感应开启汽车行李箱,给车主或乘客提供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感应开启装置和汽车行李箱开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行李箱开启装置包括自动开关结构和气压弹簧结构,自动开关结构按一下换钮,行李箱就可以自动打开,再按一下,行李箱就自动关闭。气压弹簧结构这种结构使用最为普遍。气压弹簧结构分为裸露式和隐藏式两种:裸露式行李箱开启装置是靠这样两根气压顶杆,将行李箱盖顶开;而隐藏式的气压弹簧结构,气压弹簧顶杆安装在行李箱内部,通过一根弧形钢管将行李箱盖顶开。但是上述行李箱开启装置都需要乘客自己用手将其开启,当乘客手中有较多物品时,还要将手中物品放置一边才能腾出手来开启行李箱,给乘客带来了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感应开启装置和汽车行李箱开启装置,以解决现有汽车行李箱需要手动开启,给乘客带来不便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感应开启装置,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光电传感器、放大器、模数转换器以及译码器;
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感应信号;
所述放大器,用于将所述第一感应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二感应信号;
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于将所述第二感应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数字感应信号;
所述译码器,用于将所述数字感应信号转换为开启触发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光电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
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依次连接有第一放大器和第一模数转换器,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依次连接有第二放大器和第二模数转换器,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所述第二模数转换器分别与所述译码器相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光电传感器采用漫反射式光电传感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漫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包括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以及调制解调电路。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与所述模数转换器以及所述译码器分别相连接的数字滤波器,所述数字滤波器用于将所述数字感应信号进行滤波。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汽车行李箱开启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感应开启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感应开启装置相连接的控制器;
所述感应开启装置,用于将开启触发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开启触发信号向汽车行李箱发送开启驱动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语音播放器,所述语音播放器用于在所述汽车行李箱开启时进行语音提醒。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用于在所述感应开启装置误触发时进行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猎奇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猎奇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498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