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字型双排装配组件及双排装配连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44470.7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5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青山;马云飞;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54 | 分类号: | E04B2/54;E04B1/41;E04C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杨明 |
地址: | 1022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墙体 双排 装配组件 本实用新型 装配连接 装配 支撑 连接组件 现场安装 制作工艺 缓解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字型双排装配组件及双排装配连接系统,涉及建筑装配的技术领域,该L字型装配组件包括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第一墙体具有:支撑部和连接部;支撑部呈L型,L型的支撑部的两个端部均具有连接部;每个连接部均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二墙体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场安装时难度过大,且模板较多,装配量较大,制作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L字型双排装配组件及双排装配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工程质量和技术进步、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实施建筑工业化建造技术能大幅减少用工、缩短工期、改善工人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是我国建筑企业、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已在国内蓬勃发展。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结构体系之一,也是现在政府正在极力推广的结构体系之一,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建造,从构件的设计到工厂化加工再到现场吊装,要经历的多次的转场与繁琐的工序、工况交接,迫切需要一种成套的装配式建筑建造技术,利用软件平台化管理,便捷的安装技术等,使建造过程更加清晰、规范、可控,使建造更加安全、优质、科学。
在国家大力推荐装配式建筑的大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搬涌现,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也日趋成熟。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精度,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装配式建筑成为现在行业中的发展趋势。
但是现在的预制构件中存在现场安装时难度过大,且模板较多,装配量较大,制作工艺复杂等缺点。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L字型双排装配组件及双排装配连接系统,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场安装时难度过大,且模板较多,装配量较大,制作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字型双排装配组件,包括: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
所述第一墙体具有:支撑部和连接部;
所述支撑部呈L型,L型的所述支撑部的两个端部均具有所述连接部;
每个所述连接部均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墙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工作面;
用于连接的所述第一工作面上设置有两个盲孔;
在所述第二墙体的用于连接的第二工作面上设置有两个通孔;
两个所述盲孔和两个所述通孔通过连接组件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盲孔内均设置有套接于所述连接组件的套筒;
所述套筒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组件配合的内丝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上设置有将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第一墙体内的横向锚杆。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柱;
所述螺柱一端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所述螺柱穿设在所述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螺母和垫片;
所述螺柱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通过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将所述垫片压紧;
所述螺母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墙体开设有用于方便安装所述连接组件的安装手孔,所述安装手孔与每个所述通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444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保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钢筋双排布置的预制剪力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