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底泥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44122.X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1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庄旭超;薛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旭超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12;B01D29/58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 33256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泥 过滤网 水泥混合物 水生物 底泥处理 收集器 本实用新型 过滤装置 移动式 浮板 水泵 超声波振荡器 混合物流动 加速水泥 两端开口 铲板 排出 绳索 生态系统 抽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底泥处理领域,公开了移动式底泥处理装置,其包括浮板(1),还包括底泥收集器(2),底泥收集器(2)沉于水底并与浮板(1)连接有绳索(13),底泥收集器(2)包括一个空心的箱体(3),箱体(3)的两端开口,箱体(3)内沿水泥混合物的流向依次安装有过滤装置(8)和加速水泥混合物流动的水泵(7);过滤装置(8)沿水泥混合物的流向依次包括水生物过滤网(81)、超声波振荡器(82)和底泥过滤网(83)。本实用新型通过铲板和水泵抽取水泥混合物,同时利用过滤网能排出多余的水分,大大提高了收集底泥的效率;此外,水生物过滤网的设置能防止水生物被抽入底泥中处理,有效保护水下的生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底泥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了移动式底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工企业三废、生活污水、农业生产活动等地排放,导致土壤、水体等环境介质中重金属污染现象严重。重金属元素是主要环境污染物之一,具有难降解、易积累、毒性大等特点,且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群健康。重金属污染物一旦进入水体,绝大部分迁移至底泥、沉积物中,具有极强的累积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又重新释放出来,成为二次污染源,不仅对水体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而且对周边环境构成污染威胁,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因此,受重金属污染底泥、沉积物的治理在环境修复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底泥、沉积物是河流湖泊等众多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世界各地的水体底泥、沉积物也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底泥、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毒性主要取决于重金属的形态。如果能消除底泥、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对水体和底栖生物的作用,则能有效降低污染底泥、沉积物的环境影响。目前针对受污染底泥、沉积物处理处置的方法很多,在这些处理方法中,多采用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以及这3种技术联合使用,国内外对河流污染物的修复主要有原位固定、原位处理、异位固定、异位处理等4种方法。原位固定或处理是指不对底泥、沉积物进行疏浚而直接采用固化或生物降解等手段来消除底泥、沉积物的污染行为;异位处理或固定则是将底泥疏浚后再行处理,消除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涉及到河道的疏浚、清淤和处理过程,需要结合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国内成功修复受污染底泥、沉积物的例子还不多见,仿效发达国家那样花大量资金用于疏浚和污泥处理来修复底泥还不现实,而化学修复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环境治理的可持续性发展。集多种修复手段优点为一体,开发底泥挖取处理的装置,实现经济、有效环保清淤与处置,将是受污染底泥、沉积物异位修复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化学修复易造成二次污染、疏浚和污泥处理修复的成本过高的缺点,提供了移动式底泥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移动式底泥处理装置,包括浮板,还包括底泥收集器,底泥收集器沉于水底并与浮板连接有绳索,底泥收集器包括一个空心的箱体,箱体底部安装有履带轮,箱体的两侧安装有动力桨,箱体的两端开口,还包括铲板,铲板与箱体开口处的下沿铰接,铲板上安装有液压伸缩杆,铲板通过液压伸缩杆带动铲板转动并将泥水混合物铲入箱体内,箱体的另一端开口设有与外界水域连通的出水口,箱体内沿水泥混合物的流向依次安装有过滤装置和加速水泥混合物流动的水泵;过滤装置沿水泥混合物的流向依次包括水生物过滤网、超声波振荡器和底泥过滤网,水生物过滤网的网格密度小于底泥过滤网的网格密度,箱体顶部设有一个水生物出口,水生物出口位于水生物过滤网的待过滤侧。
作为优选,浮板上安装有可旋转的绳索轴,绳索的一端与底泥收集器连接,绳索的另一端固定在绳索轴上并由绳索轴带动转动。
作为优选,还包括控制器和电源,控制器和电源均安装在浮板上,控制器控制电源向履带轮、液压伸缩杆和绳索轴供电。
作为优选,浮板上安装有太阳能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旭超,未经庄旭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441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流量医疗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