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调节穿刺角度的心血管介入穿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41567.2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40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龙;黄骁;陈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欧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刺 定位套筒 穿刺点 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 穿刺装置 介入手术 心血管 转动 穿刺位置 对称设置 滑杆转动 结构安装 紧固螺栓 穿刺针 有效地 上端 插设 滑杆 偏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穿刺角度的心血管介入穿刺装置,包括支撑架和穿刺结构,所述穿刺结构安装于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安装有U形连接件,所述U形连接件内安装有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上对称设置有两根转动滑杆,所述定位套筒通过两根转动滑杆转动连接于U形连接件内,所述定位套筒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穿刺结构插设于定位套筒内。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穿刺位置准确调节穿刺角度,快速、精确地找到最佳穿刺点,提高穿刺效率,同时能够避免穿刺过程中穿刺针出现偏斜,使实际穿刺点更加接近最佳穿刺点,有效地降低了介入手术的风险,提高了介入手术的效率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便于调节穿刺角度的心血管介入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疗法来自于介入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是放射学领域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它的许多技术都是来源于外科手术,被放射学家所采用和改良的。利用X线透视、CT定位、B型超声仪等医疗影像设备做导向,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经人体动脉、静脉、消化系统的自然管道、胆道或手术后的引流管道抵达体内病变区域,取得组织细胞、细菌或生化方面的资料,也可以进行造影摄片获得影像学资料,从而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同时也可进行各种特殊的治疗。介入治疗医生已能把导管或器械“介入”到人体几乎所有的血管分支、消化道和其它特定部位,运用于疾病的治疗。介入疗法的多数项目都是在血管内进行的。一些疾病采用介入疗法,不用开刀,只需要一个不到米粒大的小口子,把细管子插入血管内即可。
介入疗法中的穿刺部位一般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而不同穿刺部的穿刺角度也有所不同。颈内静脉穿刺针身与皮面之间的夹角为30°~40°,锁骨下静脉穿刺针身与矢状面及锁骨之间的夹角各为45°,在冠状面呈水平或稍向前略偏15°,股静脉穿刺针身与皮面之间的夹角为30°。
而现有的心血管介入穿刺装置无法根据穿刺位置准确调节穿刺角度,只能根据医生的经验和个人习惯进行穿刺,无法快速、精确地找到最佳穿刺点,且在穿刺过程中穿刺针容易出现偏斜,导致实际穿刺点偏离最佳穿刺点,不利于手术快速有效地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穿刺角度的心血管介入穿刺装置,使心血管介入穿刺装置能够根据穿刺位置准确调节穿刺角度,进而快速、精确地找到最佳穿刺点,避免穿刺过程中穿刺针出现偏斜,使手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便于调节穿刺角度的心血管介入穿刺装置,包括支撑架和穿刺结构,所述穿刺结构安装于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安装有U形连接件,所述U形连接件内安装有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上对称设置有两根转动滑杆,所述定位套筒通过两根转动滑杆转动连接于U形连接件内,所述定位套筒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穿刺结构插设于定位套筒内,所述穿刺结构包括导向筒、助推杆、穿刺针和连接在助推杆前端的定向活塞,所述助推杆的前端从导向筒的一端嵌入导向筒内,所述穿刺针的后端从导向筒的另一端嵌入导向筒内、并与定向活塞相连,所述助推杆上设有贯穿助推杆、并与穿刺针相通的导丝孔。
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穿刺位置准确调节穿刺角度,快速、精确地找到最佳穿刺点,提高穿刺效率,同时能够避免穿刺过程中穿刺针出现偏斜,使实际穿刺点更加接近最佳穿刺点,有效地降低了介入手术的风险,提高了介入手术的效率和质量。
进一步,所述两根转动滑杆远离定位套筒的一端分别延伸出U形连接件,所述其中一根转动滑杆延伸出U形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手柄,所述另一根转动滑杆延伸出U形连接件的一端设有螺纹体,所述螺纹体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帽。通过转动手柄来调节定位套筒的倾斜角度,使使调节更加方便快捷,同时通过调节螺帽与螺纹体的配合作用,能够将定位套筒准确定位在该调节位置,避免定位套筒在穿刺和介入导丝的过程中发生转动,进而带动穿刺针的转动,有效地避免了因穿刺针转动给病人带来的伤害,保证了介入手术安全有效地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415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