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木铝复合式门框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10867.4 | 申请日: | 2017-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8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坚木朗门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6B1/32 | 分类号: | E06B1/32;E06B1/52;E06B3/2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泳祥 |
| 地址: | 528299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结构 铝框 木框 倒刺 本实用新型 门框结构 铝复合 凸筋 种木 嵌套 后端面 内表面 前端面 抵接 木糠 外周 嵌入 匹配 松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木铝复合式门框结构,包括有木框与铝框,所述木框与铝框相互嵌套在一起,所述铝框中包括有前端面,所述前端面上长出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外周设有倒刺,所述木框包括有后端面,所述后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连接结构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凹槽的内表面设有凸筋,所述倒刺与凸筋相互抵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带倒刺的连接结构嵌入到木框中,使得铝框与木糠的连接更加紧密,不会出现松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窗领域,特别是木铝复合结构的门窗结构。
背景技术
门窗作为居室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展至今,门窗已经历过木、钢、铝合金、塑钢门窗等四个时代。木门窗价格适中,外观差,密封性差,怕火易燃,变形开裂,只适用于低档次,一般场所适用,维护花费高,使用寿命短。钢焊门窗价格低,档次低,易腐蚀,易变形,维护费用高,使用寿命短,面临淘汰。铝合金门窗阻燃性好,外观豪华但整体性较差,易变形、易腐蚀,且保温性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近年来又出现了铝木复合门窗,即采用木材为框料作为受力杆件基材与铝材复合的门窗。从结构上看,铝木复合门窗外部是采用木材加铝材作为框料,内部采用断桥隔热结构,玻璃绝大多数采用多层中空钢化玻璃。铝材的金属性不仅能防水、防潮,而且还不易变形,适合用于包括阳台、厨房、浴室等可能积水的环境。铝木复合门窗室内一侧多为实木,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档次,体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其表面喷涂进口木窗专用漆,达到防潮、环保、美观的效果。这是单纯铝合金门窗所无法比拟的,也正因为此,铝木门窗适用于卧室、书房、客厅等文化味浓厚的地方。此外,铝木复合门窗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断桥加中空”结构使门窗的节能、环保性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种结构增强了隔音性和密封性,能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
但是,现有的铝木门窗中,铝型材跟木框的连接要么使用螺钉安装,要么通过简单的凹凸槽连接,长期使用过程中实木框层容易受潮而变形,使实木框层和铝框层的结合精度变差,铝框连接条组件容易发生松动,从而影响铝木门窗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更加紧密的木铝门窗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木铝复合式门框结构,包括有木框与铝框,所述木框与铝框相互嵌套在一起,所述铝框中包括有前端面,所述前端面上长出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外周设有倒刺,所述木框包括有后端面,所述后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连接结构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凹槽的内表面设有凸筋,所述倒刺与凸筋相互抵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倒刺有多条,所述的倒刺自后往前倾斜,所述凸筋的数量与倒刺的数量相同,所述凸筋自前往后倾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有两条竖筋,所述竖筋的前端与铝框固定连接,所述竖筋的后端悬空,所述竖筋从前往后逐渐向外倾斜,所述倒刺设置在竖筋的外侧;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凸台,所述竖筋的后端与凸台的外端面抵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筋的后端设有弯钩,所述凸台为圆锥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带倒刺的连接结构嵌入到木框中,使得铝框与木糠的连接更加紧密,不会出现松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坚木朗门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坚木朗门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108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