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卫星翻身对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08384.0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4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刘霞;吴跃莺;刘毅;吴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6C13/08 | 分类号: | B66C13/08;B66C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庄文莉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盖板 底座 焊块 旋转卡块 卫星 支撑件 翻身 起吊 本实用新型 深沟球轴承 支撑腿组件 对接装置 框架组件 翻盖 伸出臂 吊耳 小车 轴用弹性挡圈 水平对接 旋转连接 轴承挡圈 底端 方管 扶手 脚撑 套在 焊接 火箭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卫星翻身对接装置,包括下部小车、支撑腿组件和框架组件,下部小车包括伸出臂等,支撑腿组件包括翻盖盖板等,框架组件包括下部盖板等,伸出臂与底座的一侧连接,扶手固定在底座的另一侧,脚撑、底座都与底座的底端连接,下部焊块与底座焊接,方管的两端分别与下部焊块、上部焊块固定,旋转卡块与上部焊块固定,翻盖盖板与旋转卡块旋转连接,下部吊耳与旋转卡块连接,下部盖板固定在下部起吊支撑件的一侧,下部吊耳与下部起吊支撑件固定且位于下部盖板和第一深沟球轴承之间,轴承挡圈、第一深沟球轴承、轴用弹性挡圈都套在下部起吊支撑件上。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化卫星翻身过程,缩短卫星翻身时间,实现卫星与火箭的水平对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接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卫星翻身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卫星与运载火箭采用竖直对接方式,将卫星(含适配器)竖直起吊至火箭上方与火箭支撑舱对接。小部分卫星与运载火箭采用水平对接,卫星翻转90°呈水平状态后,与运载火箭进行水平对接。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卫星翻身方式主要有两种:L型梁配合双行车或者双钩翻身、利用两轴转台实现卫星翻身。
火箭总体长度较长,在厂房停放时,长度方向与行车导轨垂直,火箭与卫星的对接面与行车轨道平行。若采用L梁配合双钩进行翻身,则卫星翻身90°后的对接面与运载火箭对接面垂直,无法实现星箭对接。因此厂房必需提供双行车作为保障,保证卫星翻身90°后,卫星的对接面与火箭对接面平行,但是很多厂房并不具备双行车的条件,并且利用L型梁配合双行车实现卫星翻身90°后,星箭连接面与L型梁连接,无法实现卫星与火箭的水平对接。
利用两轴转台实现卫星翻身,卫星的星箭对接面与两轴转台连接,无法实现卫星对接面与运载火箭的水平对接。
综上所述,利用L型梁配合双行车或者两轴转台只能实现卫星翻身90°,卫星翻身后,卫星的星箭对接面被占用,不能与火箭对接。
为了满足卫星翻身以及水平对接的需要,设计一种新型卫星翻身对接装置,用于实现卫星与运载火箭的水平对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卫星翻身对接装置,其能够简化卫星翻身过程,缩短卫星翻身时间,实现卫星与火箭的水平对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卫星翻身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小车、支撑腿组件和框架组件,下部小车包括伸出臂、脚撑、底座、轮子、扶手,支撑腿组件包括翻盖盖板、旋转卡块、上部焊块、方管、下部焊块,框架组件包括下部盖板、下部吊耳、轴承挡圈、第一深沟球轴承、轴用弹性挡圈、下部起吊支撑件、上部起吊支撑件、上部吊耳、第二深沟球轴承、上部盖板、框架,伸出臂与底座的一侧连接,扶手固定在底座的另一侧,脚撑、底座都与底座的底端连接,下部焊块与底座焊接,方管的两端分别与下部焊块、上部焊块固定,旋转卡块与上部焊块固定,翻盖盖板与旋转卡块旋转连接,下部吊耳与旋转卡块连接,下部盖板固定在下部起吊支撑件的一侧,下部吊耳与下部起吊支撑件固定且位于下部盖板和第一深沟球轴承之间,轴承挡圈、第一深沟球轴承、轴用弹性挡圈都套在下部起吊支撑件上,轴用弹性挡圈位于第一深沟球轴承和下部起吊支撑件之间,轴承挡圈位于第一深沟球轴承的一侧,上部吊耳、第二深沟球轴承都位于上部起吊支撑件上,第二深沟球轴承位于上部吊耳和上部起吊支撑件之间,上部盖板固定在上部起吊支撑件的一侧,下部起吊支撑件的另一侧、上部起吊支撑件的另一侧都与框架固定。
优选地,所述框架组件与一个卫星连接。
优选地,所述方管与下部焊块之间倾斜的固定有一个加强钢管。
优选地,所述旋转卡块上设有一个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未经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083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起重机吊钩防摇装置
- 下一篇:燕尾槽滑触线润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