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胶产品切料头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92925.5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1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徐少强;俞初益;王蓬;何汶沁;刘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田木松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8 | 分类号: | B29C45/38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刘念芝 |
地址: | 402760 重庆市璧山***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切刀 下模板 塑胶产品 上模板 预压板 料头 产品固定板 下底面 下切刀 治具 本实用新型 一次性完成 螺钉固定 人为因素 生产效率 定位块 上表面 下端 切除 伸出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胶产品切料头治具,包括上模板与下模板,在所述上模板的下底面安装有上切刀,所述上模板的下底面还通过多个塞打螺钉固定连接有预压板,该预压板覆设于上切刀的下方,且所述上切刀的下端能够向下伸出预压板;在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上切刀相配合的下切刀,在该下切刀外侧的下模板上设置有产品固定板,在所述产品固定板外侧的下模板上固定有定位块。其显著效果是:可一次性完成塑胶产品多个料头切除工序,将生产效率提高了数倍,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避免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塑料切料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塑胶产品切料头治具。
背景技术
现有注塑产品的成型生产中,经过模具成型后的产品一般都带有浇道料头,该浇道料头为开模时残留在浇道内的熔融的塑料连着模具型腔内的成型品而形成,该浇道料头一般需经后加工制程去除。
然而,现有的去除料头的方式是将成型的塑胶产品去除后由人工去料头,这样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生产效率低,同时产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胶产品切料头治具,能一次性完成塑胶产品多个料头切除工序,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塑胶产品切料头治具,其关键在于:包括上模板与下模板,在所述上模板的下底面安装有上切刀,所述上模板的下底面还通过多个塞打螺钉固定连接有预压板,该预压板覆设于上切刀的下方,且所述上切刀的下端能够向下伸出预压板;
在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上切刀相配合的下切刀,在该下切刀外侧的下模板上设置有产品固定板,在所述产品固定板外侧的下模板上固定有定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板的四个顶角分别固定有一个导柱,在所述下模板上固定有与所述导柱相配合的导套。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模板两侧的下底面还固定有至少两个限位块,该限位块的下端凸出于所述预压板所在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板安装于底板上,在该底板下底面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垫块。
进一步的,所述产品固定板分设于所述下模板的两侧,在两个产品固定板之间设置所述下切刀。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的个数为八个,八个定位块沿着所述下模板侧边缘的周向分布。
此治具需与冲压设备配合使用,在冲压设备的压力作用下,将上切刀压下使上、下切刀形成剪钳模式,将产品料头完全切除,塑胶产品料头切除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冲压驱动可一次性完成塑胶产品多个料头切除工序,将生产效率提高了数倍,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避免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塑胶产品切料头治具,包括上模板1与下模板2,在所述上模板1的下底面安装有上切刀3,所述上模板1的下底面还通过多个塞打螺钉4固定连接有预压板5,该预压板5覆设于上切刀3的下方,且所述上切刀3的下端能够向下伸出预压板5,所述上模板1的四个顶角分别固定有一个导柱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田木松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田木松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929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堵帽浇道切离设备
- 下一篇:塑胶件进胶点热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