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取出且定位稳固的肺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74157.0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81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仲元;王正斌;吴羽纶;周则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朔健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封喜彦;胡晶 |
地址: | 201815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装置 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本实用新型 空洞区域 回收件 可取出 空洞 稳固 空气流通 框架表面 末端弯折 外表面具 有效限制 远端方向 支气管 定位刺 发射状 覆着 近端 膜层 远端 缺氧 繁殖 堵塞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取出且定位稳固的肺治疗装置,该肺治疗装置由框架以及覆着在该框架表面的膜层组成,其中,所述框架的最近端具有一回收件,所述框架由所述回收件的远端向远端方向发射状延伸并且其末端弯折向近端,其中,所述框架的末端附近的外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定位刺。本实用新型的肺治疗装置放置在肺结核靶空洞区域近端的支气管内能够堵塞肺结核靶空洞区域,隔绝外界与肺结核靶空洞的空气流通,使得肺结核靶空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因缺氧不能繁殖,从而能有效限制或减少结核分枝杆菌的数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介入治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取出且定位稳固的肺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它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在感染人体以后,大多处于潜伏状态或持续感染状态,它能在感染宿主细胞内逃避宿主的防御作用从而大量繁殖并和宿主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感染者一生中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病。一般情况下,10%的感染者将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一个未经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一年能传染10-15人。
自从抗生素被发明之后,以及结核病的控制理论与技术、临床诊断治疗水平与研究的进步,由于有效化疗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等)的普遍应用和卡介苗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使得结核病的发病率曾一度降低,以至于人们乐观地认为,结核病将同天花一样被人类彻底消灭。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结核病全面回潮,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再次回升,1993年WHO宣布结核病处于“全球紧急状态”,并呼吁“迅速采取行动与结核病危机进行斗争”,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是当前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重大威胁。耐药结核病,指的是结核病人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以及链霉素发生耐药。而耐多药结核病则是指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耐药。由于异烟肼和利福平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伤作用最强,因此耐多药结核病是一种更为严重的结核病耐药类型。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核病仅仅是继艾滋病毒/艾滋病之后,在全世界由单一传染性病原体引起的最大杀手。以2013年为例,一年中全球有900万人罹患结核病,150万人死于该疾病。另据中国病控制中心结核病控制中心统计,目前中国有超过5亿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每年有100万新发病例,超过54000人因结核病死亡。中国于2007年~2008年在全国范围开展的结核病耐药基线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肺结核病病人中耐多药率为8.32%,耐药率为0.68%。据此估算,中国每年新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0多万人。
结核病治疗重点和难点之一为复治、难治及耐多药肺结核,由此对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采用常规的给药途径(口服、肌注、静注)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进行化疗存在以下缺陷:①治疗周期长:一个普通结核病人,治疗周期一般为6个月;耐多药结核病人治疗周期18~24个月,甚至36个月,是普通结核病人的3~6倍;作为最重要的二线药物之一,注射剂(如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等)使用时间至少6个月以上。②治疗药物多,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治疗普通结核病人的一线药物约为4~5种,不良反应率不高;而耐多药结核病人治疗药物至少5~6种,且是不良反应率较高的二线抗结核药物,如卷曲霉素,环丝氨酸,丙硫异烟胺等。③治愈率低:目前,普通结核病人治愈率多在85%以上,我国已超过90%;而耐多药结核病人最高的治愈率只有50~60%左右;这意味着现有的条件下将有一半的耐多药结核病人无法得到治愈。
存在以上缺陷,是因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大多病程较长,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血供减少,影响药物的渗透吸收,病灶局部很难达到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的有效血药浓度,所以常规的给药途径(口服、肌注、静注)化疗效果差,多年迁延不愈,肺功能进行性减损,结核分枝杆菌持续阳性或成为终生排菌者。介入治疗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治疗手段,是治疗肺结核靶空洞的有效方式,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的疗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朔健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朔健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741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诊断分枝杆菌感染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试剂
- 使用双重聚合酶链式反应对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的方法
- 使用双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解链曲线分析对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的方法
- 通过使用双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对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的方法
- 结核分枝杆菌Rv3833基因在制备治疗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药物中的用途
- 鉴别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
- 新型小分子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在制备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分枝杆菌药物方面的用途
- 一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库构建方法
- 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CRISPR检测引物组及其用途
- 一种用于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性的试剂盒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