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短型热电偶校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73404.5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40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彤;朱柯钦;张彦彦;梁敬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K15/00 | 分类号: | G01K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汪海艳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恒温块 短型热电偶 密封板 高温合金材料 控温传感器 导热介质 校准系统 校准 保温层 防护管 防氧化 加热丝 镶嵌层 校准孔 纯铜 炉口 密封 耐高温合金材料 本实用新型 高温密封胶 纯铜材料 陶瓷材料 轴向温场 均匀性 热电偶 测温 筒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短型热电偶校准系统,恒温场子系统中的导热介质采用纯铜材料,在纯铜的周围包裹有耐高温合金材料,校准孔内部及控温传感器孔内部是高温合金材料镶嵌层,上部设计有陶瓷材料的防护管,炉口顶部设计有恒温块密封板,在恒温块、防氧化筒、恒温块支柱、防护管及恒温块密封板之间有高温密封胶进行密封,恒温块密封板上部设计有保温层,防氧化筒周围绕有加热丝,加热丝周围包裹有保温层。采用了纯铜作为导热介质,校准孔及控温传感器孔设高温合金材料的密封镶嵌层,触底的测温方式,使得其接近炉口的轴向温场均匀性大大降低,目前可以对仅有35mm长的热电偶进行校准,解决了短型热电偶校准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电偶校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短型热电偶校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热电偶校准装置只能对长度较长的热电偶进行校准,一般要求热电偶的长度至少在150mm以上,因为较浅的校准孔无法提供满足技术要求的温场均匀性,这就严重的影响了短型热电偶的发展。如FLUKE公司的干体炉,其校准孔较深,一般在160至203mm,且其均温场只有距离底部向上60mm的范围能够使用,也就是说其插入深度必须在100mm以上,但短型热电偶长度有时只有35mm左右,因此无法实现短型热电偶校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了短型热电偶校准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校准短型热电偶的校准装置,为短型热电偶的发展提供基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短型热电偶校准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恒温场子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的温度控制子系统和数据采集子系统,所述温度控制子系统还与恒温场子系统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子系统包括待测热电偶数据采集器与标准器数据采集器,其特殊之处在于:
上述恒温场子系统包括恒温块组件21、包裹恒温块组件21的保温层6及外壳11,上述恒温块组件21、保温层6位于外壳11中;
上述恒温块组件21包括纯铜材质的恒温块1、包裹在恒温块外壁四周的高温合金材料的防氧化壳体2及缠绕在防氧化壳体外侧壁的加热丝4;
上述恒温块组件21顶部设置有标准器孔及多个伸入恒温块内部、且深度不同的校准孔7上述恒温块组件21底部设置有一个控温传感器孔9,上述校准孔7、标准器孔与控温传感器孔9孔内壁均设置有高温合金材料镶嵌层;
上述标准器孔用于安装标准器,标准器与标准器孔底部接触,上述校准孔7用于安装待测热电偶,待测热电偶与校准孔7底部接触,上述控温传感器孔9用于安装控温传感器;
上述温度控制子系统根据控制系统发送的控制命令对恒温场子系统进行温度控制;恒温场子系统将控温传感器信息反馈至温度控制子系统;所述数据采集子系统采集待测热电偶的数据及标准器的数据上传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析处理数据。
优选地,上述恒温块组件21顶部还设置有密封板8,上述校准孔7、标准器孔上端均设置有防护管10,密封板8上设置有供防护管10穿过的孔,上述防护管10穿过密封板8、保温层6及外壳11与外界连通,待测热电偶穿过防护管10插入校准孔7内,并与校准孔7底部接触,标准器穿过防护管10插入标准器孔内,并与校准孔孔底部接触。所有热电偶的测温均为触底方式,加快稳定时间,减小轴向温差,且其热电偶在进行校准时是完全密封在校准孔内的,减少了其外部的影响,提高了校准的准确程度。
优选地,上述恒温场子系统还包括强制对流换热系统23;
上述强制对流换热系统包括均风器231及对流换热主体管道232,上述均风器231设置于外壳11内部且位于恒温块组件21的正上方,均风器231的出风口直吹待测热电偶,均风器231的进风口处连接对流换热主体管道232,对流换热主体管道232底部通过密封法兰233安装冷却风机。为了降低传感器密封胶处的温度,在进行校准时可以打开强制对流换热系统,对传感器密封胶进行降温。
优选地,上述的恒温块1为圆柱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未经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734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车轴温检测接触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压力变送器转向式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