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升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72904.7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06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子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运筹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07 | 分类号: | H02M3/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格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35 | 代理人: | 潘珺;杨超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 常闭干簧管 电感 二极管 电路导通 升压电路 电容 断开 电源 本实用新型 电池使用量 闭合 充电完成 电感串联 电容充电 电容串联 电压提升 电源输入 供电电压 能量产生 转化效率 输出端 磁场 储存 输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升压电路,该电路包括:电源、常闭干簧管、电感、二极管和电容。电源、常闭干簧管和电感串联连接成第一电路;电感、二极管和电容串联连接成第二电路。第一电路导通时,电感储存电源输入的能量产生磁场,使常闭干簧管断开;电感在常闭干簧管断开后,向第二电路中的电容充电,使电容输出端输出提升后的电压;充电完成后,第一电路中的所述常闭干簧管闭合,第一电路导通。该电路能够有效的实现电压提升,在减少电池使用量的情况下提高设备的供电电压,电路简单,转化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压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小型化、微型化发展的趋势,电子设备的体积越做越小,电子设备中尽可能地减少电池的使用数量才能更好的实现设备小型化。但是使用电池少了,设备的供电电压也就降低了,为了满足电子设备的供电需求,这就迫切需要一种升压电路。
现有技术中实现供电升压通常通过芯片电路实现,其升压电路一般都比较复杂,在实现电压提升时其电能的转化损失比较大,因此,普遍存在转化效率低,自身消耗大,电路复杂等缺点。因此,如何通过简单地升压电路实现升压,同时,降低损耗,提高转化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升压电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压电路,包括:电源、常闭干簧管、电感、二极管和电容,所述电源、常闭干簧管和电感串联连接成第一电路,所述电感、二极管和电容串联连接成第二电路;
所述第一电路导通时,所述电感储存所述电源输入的能量产生磁场,使所述常闭干簧管断开;
所述电感在所述常闭干簧管断开后,向所述第二电路中的所述电容充电,使所述电容输出端输出提升后的电压;充电完成后,所述第一电路中的所述常闭干簧管闭合,所述第一电路导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中,所述常闭干簧管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第二端与电感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路中,所述电感的第一端连接电容负极,第二端连接二极管的正极,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电容的正极相连,所述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一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为高速开关二极管,可以防止电容被反充电,用于隔离输入端和输出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容为电解电容。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提供的输入电压大于等于0.3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升压电路还包括永磁体。所述永磁体靠近所述常闭干簧管设置,用于在所述电源输入电压低于设定值时,使所述电感能够控制所述常闭干簧管的闭合和/或断开。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永磁体与所述常闭干簧管的距离,根据所述升压电路所需要的振荡频率设置。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通过常闭干簧管、电感、二极管和电容等器件,组成简单的升压电路,实现输出电压的提升,转换效率高,电路基本原件少,没有三极管,功率少,转换效率高;该电路制作容易,电路接线简单,原件少,搭建容易,且能实现电路工作频率可调节。
上述升压电路利用常闭干簧管遇到磁场断开的特性,与电感导通产生磁场的特性结合进行设计,常闭干簧管紧密放置在电感旁边,以便有效地感应磁场的变化,使电路可靠运行。由于常闭干簧管有机械开关的特性,产生的自感电动势远高于普通电路,因此转换效率高,电容充电速度快。
采用电解电容既可收集电感释放的能量,也可驱动负载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运筹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运筹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729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