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丙醛和乙烯回收的吸收塔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56134.7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1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董非非;刘玉斌;侯振林;方世银;李宗洲;郭振兴;高广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诺奥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仇波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塔 丙醛 上塔 吸收液入口 乙烯回收 换热管 下塔 本实用新型 气体排放口 乙烯回收率 惰性气体 互相连接 生产过程 原料乙烯 副产物 进料口 塔顶部 夹带 吸收 蒸发 侧面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丙醛和乙烯回收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换热管和吸收填料,所述吸收塔分为互相连接的上塔和下塔,所述下塔侧面设有进料口,上塔中间位置设有吸收液入口,上塔内部吸收液入口下方设有吸收填料,上塔内部吸收液入口上方设有若干换热管,上塔顶部设有气体排放口。其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丙醛生产过程中,原料乙烯的回收问题;解决了蒸发副产物惰性气体时,夹带丙醛造成物料浪费的问题;降低丙醛温度,提高了乙烯回收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丙醛生产过程中的丙醛和乙烯回收领域,尤其涉及用于丙醛和乙烯回收的吸收塔。
背景技术
丙醛生产过程中副反应会生成部分惰性气体,反应产物通过升温蒸发,将惰性气体分离排出。但在升温蒸发的过程中,部分原料乙烯也会从丙醛中挥发,造成原料的浪费。因此在排出系统前,气体进入乙烯吸收塔,用低温丙醛将气体中的乙烯回收后,惰性气体从塔顶排掉。若使用普通的填料式吸收塔,由于装置产能较大,惰性气体量大,丙醛沸点较低,在塔顶排放过程中,夹带部分丙醛,造成丙醛产品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吸收乙烯和丙醛回收的吸收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丙醛和乙烯回收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换热管和吸收填料,所述吸收塔分为互相连接的上塔和下塔,所述下塔侧面设有进料口,上塔中间位置设有吸收液入口,上塔内部吸收液入口下方设有吸收填料,上塔内部部吸收液入口上方设有若干换热管,上塔顶部设有气体排放口。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均匀垂直排布在上塔内。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的壳程进出口设置在吸收塔的上塔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上塔和下塔均为圆柱形,所述下塔直径大于上塔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有以下优点:
解决了丙醛生产过程中,原料乙烯的回收问题;解决了蒸发副产物惰性气体时,夹带丙醛造成物料浪费的问题;降低丙醛温度,提高了乙烯回收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丙醛和乙烯回收的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吸收塔下塔,2是吸收塔上塔,3是换热管,4是吸收填料,5是换热管壳程入口,6是进料口,7是换热管壳程出口,8是气体出口,9是吸收液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丙醛和乙烯回收的吸收塔,主要由吸收塔、换热管3和吸收填料4组成,其中吸收塔为互相连接贯通的上塔和下塔,上塔和下塔均为圆柱形,下塔直径大于上塔直径。下塔侧面设有进料口6;上塔的顶部设有气体出口8,中间位置设有吸收液入口9,上塔内部吸收液入口9的下方位置填满吸收填料4,上塔外部吸收液入口9上方设有若干换热管3,换热管3在塔内垂直均匀分布,换热管3壳程的两端分别连接到设置在吸收塔的上塔一侧的入口和出口,上塔顶部设有气体排放口。
在丙醛生产过程中,副反应会生成部分惰性气体,混合在原料乙烯和丙醛中,形成混合物,进入进料口6进入反应塔下塔中,同时吸收液从位于另一侧的吸收液入口9进入吸收塔中,并均匀喷洒在吸收填料4上,从进料口6进入吸收塔下塔1的混合物上升进入吸收填料4中,吸收液和混合物充分混合,将乙烯吸收并液化流到吸收塔下塔1底部,由于丙醛沸点较低,气化的丙醛和惰性气体继续上升,进入上塔排列的换热管3中,将温度为-10℃的冷冻盐水通入换热管壳程入口5,进入上塔这一部分管程中的丙醛和惰性气体混合物进入低温环境中,丙醛遇冷迅速放热液化化沿着管壁下落,重新回到吸收塔下塔1中,剩余的惰性气体从吸收塔上塔2顶部的气体出口8排出,冷冻盐水吸热升温,从换热管壳程出口7排出,不断循环,对丙醛和乙烯进行回收,在进行后续的反应分离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诺奥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诺奥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561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