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雨水生态蓄水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54881.7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4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何强;李果;李莉;徐强;李琨;陈俊宇;柴宏祥;邵至宇;李明星;王祥勇;孙通;李勇;姜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阁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F5/14;E03F5/22;E03F5/10;E03F1/00;E03B11/00;C02F9/08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涂强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 生态 混凝土底层 生态蓄水池 水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 清水池 填料层 铺设 土层 滤池 碎石 城市绿化建设 高密度聚乙烯 本实用新型 素土夯实层 储排水层 湿地植物 循环利用 承托层 挡板层 缓冲井 集水管 碎石层 土工膜 雨水管 景观 跌水 砂质 粘质 连通 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生态蓄水池系统,包括雨水管,还包括高度依次降低并连通的缓冲井、碎石滤池、人工湿地、跌水景观、第一生态调蓄塘、第二生态调蓄塘、水处理系统及清水池;所述碎石滤池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混凝土底层、储排水层、挡板层、碎石层;所述人工湿地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混凝土底层、集水管层、承托层、填料层以及设于填料层中的湿地植物;所述第一生态调蓄塘及第二生态调蓄塘均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素土夯实层、砂质土层、HDPE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粘质土层、鹅暖石层;第二生态调蓄塘中的雨水经过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流入清水池中。解决了雨水在收集后融合到城市绿化建设及景观打造中并循环利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资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生态蓄水池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雨水利用技术一般都是具有单一功能,如雨水收集、雨水净化等功能,没有很好的衔接好各综合功能,不能充分的利用好雨水资源;天然雨水往往大量携带地面上的大量生活垃圾与污染物,未经净化后雨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会加剧自然水体的污染程度;遇到暴雨时,会造成城市地表径流量大幅提高,市政管网泄洪能力远远不足,引发道路洪涝积水;常规雨水净化系统往往没有从收集雨水时就考虑净化过程,造成净化成本较高,净化效率低。
现有的蓄水系统没有将环保、城市绿化、景观打造等技术融合在一起,仅在雨天将雨水进行收集蓄水,在旱天排出利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雨水带来的洪涝压力,但是没有充分的对雨水进行处理并循环利用,雨水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到绿色城市建设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生态蓄水池系统,解决了雨水在收集后融合到城市绿化建设及景观打造中并循环利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雨水生态蓄水池系统,包括雨水管,还包括高度依次降低并连通的缓冲井、碎石滤池、人工湿地、跌水景观、第一生态调蓄塘、第二生态调蓄塘、水处理系统及清水池;
所述碎石滤池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混凝土底层、储排水层、挡板层、碎石层;
所述人工湿地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混凝土底层、集水管层、承托层、填料层以及设于填料层中的湿地植物;
所述第一生态调蓄塘及第二生态调蓄塘均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素土夯实层、砂质土层、HDPE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粘质土层、鹅卵石层;
第二生态调蓄塘中的雨水经过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流入清水池中。
城市中预埋的雨水管将雨水汇集后流入缓冲井中缓冲后,经过碎石滤池、人工湿地的自然过滤作用,将雨水中的杂质进行沉淀过滤,并将过滤后的雨水打造呈跌水景观,流过跌水景观的雨水进入分布在景观中的第一生态调蓄塘和第二生态调蓄塘中进行留存,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沉淀过滤,第二生态调蓄塘中的雨水流入水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后流入清水池中进行蓄水,并循环利用清水池中的净水。从而实现雨水收集、景观打造、过滤、净化的过程,充分利用了雨水资源的优势,降低了城市绿色建设的成本,符合城市环保建设新理念。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雨水经过缓冲井后能够充分降低雨水的流速,避免雨水中带有的杂物快速的流淌到景观中,而碎石滤池能够初步过滤雨水中杂物,使得雨水中进入人工湿地后不会污染人工湿地中的植物生长,在人工湿地中具有生态系统,能够对雨水中的杂物进行分解处理,并使多余的杂物沉淀在人工湿地中,既满足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需求,也实现了雨水的净化作用;整个雨水蓄水系统能够对城市雨水的排水系统进行补充,避免城市雨水洪涝的侵害,也充分的将雨水利用到城市绿色建设中,从而节约了淡水资源的使用量;
2、将雨水利用到景观打造中,起到了节能减排、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功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阁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未经重庆阁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548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雨水蓄水池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光伏电站雨水收集灌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