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使用外加热式加热装置的烟雾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53977.1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4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赵赛;徐兴中;杨波;陈琦铭;许正昊;赵海洋;吴宏;崔恩强;赵寻珂;吴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2B3/00 | 分类号: | F22B3/00;B05B9/00;G09B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庄文莉 |
地址: | 20169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加热装置 外加热式 发烟装置 烟雾发生器 输液系统 本实用新型 热保护开关 温度传感器 控制模块 溶液进口 烟雾出口 保温层 加热片 云母板 流道 可远程控制 场景渲染 结构简化 紧固件 输出端 输入端 安防 包覆 压板 消防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外加热式加热装置的烟雾发生器,包括:控制模块、发烟装置、输液系统,发烟装置、输液系统均与控制模块相连,输液系统的输出端与发烟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发烟装置包括外加热式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热保护开关、保温层,温度传感器、热保护开关设置在外加热式加热装置上,保温层包覆在蓄热块外部,外加热式加热装置包括云母板加热片和蓄热块,云母板加热片固定在蓄热块表面,采用压板和紧固件固定,蓄热块内有流道,蓄热块有溶液进口和烟雾出口,所述流道一端与溶液进口相连通,另一端与烟雾出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远程控制、结构简化、更安全可靠的烟雾发生器,适用于安防、消防、场景渲染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外加热式加热装置的烟雾发生器。
背景技术
烟雾发生器是一种将液体加热汽化成烟雾并喷射出来的装置,应用于安防、场景渲染、消防等领域,蓄热块是其核心部件,蓄热块内有流道,蓄热块被加热元件加热时,储存热量。为了使烟雾效果更好,即残留少、能见度低、喷发持续时间长,蓄热块内流道的长度和金属块蓄热能力是关键,同时还要有较好的工艺性和经济性。
实用新型内容
该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外加热式加热装置的烟雾发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使用外加热式加热装置的烟雾发生器,包括:控制模块、发烟装置、输液系统,发烟装置、输液系统均与控制模块相连,输液系统的输出端与发烟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发烟装置包括外加热式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热保护开关、保温层,温度传感器、热保护开关设置在外加热式加热装置上,保温层包覆在外加热式加热装置外部,外加热式加热装置包括云母板加热片和蓄热块,云母板加热片固定在蓄热块表面,采用压板和紧固件固定,蓄热块内有流道,蓄热块有溶液进口和烟雾出口,所述流道一端与溶液进口相连通,另一端与烟雾出口相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无线接收模块、无线发射模块,其中:控制模块还与无线接收模块、无限发射模块相连,无线接收模块接收用户终端或服务器端发来的信息,交由控制模块判断执行,以控制输液系统的工作状态,无限发射模块向用户终端或服务器端反馈信息。
优选的,所述输液系统包括电磁泵、单向阀、烟雾剂桶和烟雾剂,烟雾剂存放于烟雾剂桶内,烟雾剂桶通过电磁泵、单向阀与发烟装置的输入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蓄热块,其材料是比热容高、热导率高的金属。
优选的,所述蓄热块,其材料为铝或铝合金。
优选的,所述烟雾剂由醇类物质和水组成。
本实用新型中,蓄热块的工作原理具体是:液体从液体进口进入,吸收蓄热块的热量后汽化成烟雾,烟雾在流道内流动的过程中再吸收热量,最终从烟雾出口处喷射出。螺旋形金属管使流体流动时间长、流体吸热充分,铝或铝合金材料的蓄热块储存的热量多,液体汽化吸热后蓄热块温度降幅小,均有利于提高汽化形成的烟雾温度。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上述的技术方案,实现了烟雾残留少、能见度低、持续喷发时间长的效果,工艺性和经济性好。
更进一步的,烟雾剂桶通过管路连接电磁泵的进口,电磁泵出口连接单向阀进口,单向阀出口连接蓄热块流道的进口。控制模块根据采集到的温度传感器信号,控制电加热元件加热,直至蓄热块的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当蓄热块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后再次启动加热。控制模块通过无线接收模块接收用户终端或服务器端发送的控制信号,进而控制电磁泵的启动和关闭,从而控制电磁泵抽取烟雾剂进入蓄热块,烟雾剂受热汽化形成白色烟雾,从蓄热块喷口喷射出来,单向阀保护电磁泵免受烟雾压力的影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接收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实现远程控制功能,从而更为快速、灵活的对烟雾发生器进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539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