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泥沙扩散的水下柔性幕帘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52905.5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9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左书华;谢华亮;魏稳;崔成;张义丰;黄玉新;韩志远;李怀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许伯严 |
地址: | 300456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绳索 水面浮体 压载块 幕帘 坠体 泥沙 泥沙扩散 柔性幕帘 海床 海洋生态环境 本实用新型 扩散 固定目标 拦截装置 体连接 减小 拦截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泥沙扩散的水下柔性幕帘,它涉及泥沙拦截装置领域,它包含水下幕帘、水面浮体、第一连接绳索、压载块体、第二连接绳索、悬坠体、海床,水下幕帘的上方设置有水面浮体,水面浮体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绳索与两个压载块体连接,水下幕帘的下方两侧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绳索与两个悬坠体连接,两个悬坠体和两个压载块体均设置在海床上。它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该设计可以拦截扩散的泥沙不向周围或者固定目标继续扩散,减小泥沙污染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泥沙扩散的水下柔性幕帘,属于泥沙拦截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沿岸港口经济和海岸滩涂资源的高速发展,由滩涂围填海和港口航道疏浚导致的污染物扩散导致的近海和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围填海施工期间和港口航道疏浚抛泥等产生的水中悬浮物(主要是泥沙)扩散源,在潮流、波浪等海洋动力作用下,向附近海域输移扩散,使原有的海洋生态生境遭到破坏,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特别是养殖区影响更大。防止泥沙扩散的水下幕帘是为了防止围填海、港口航道疏浚等工程中产生的泥沙扩散源在海洋水体中大面积输移扩散或海底泥沙再悬浮而造成生态生境污染源,布置防泥沙扩散幕帘是目前国际上在防止人为泥沙污染源和海底泥沙再悬浮扩散而广泛采用的有效手段。现有的防泥沙扩散的水下幕帘大多是单纯的一层布,而且以常见的土工布为主,弹性韧性差,在水中很容易被尖锐物刺破,另外在海洋动力增强时,由于缺少柔性,很容易被撕裂,造成防污效果不佳且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泥沙扩散的水下柔性幕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泥沙扩散的水下柔性幕帘,它包含水下幕帘、水面浮体、第一连接绳索、压载块体、第二连接绳索、悬坠体、海床,水下幕帘的上方设置有水面浮体,水面浮体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绳索与两个压载块体连接,水下幕帘的下方两侧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绳索与两个悬坠体连接,两个悬坠体和两个压载块体均设置在海床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下幕帘采用聚丙烯工程用布制成,具有高韧性、柔性和抗老化等特点。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面浮体产生浮力控制水下幕帘上边缘。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载块体采用水泥制作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悬坠体采用水泥加铅配重制作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面浮体、压载块体、悬坠体的重量和大小一般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来确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连接绳索和第二连接绳索重的受力一般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测量,以确定合理的绳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它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该设计可以拦截扩散的泥沙不向周围或者固定目标继续扩散,减小泥沙污染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水下幕帘;2-水面浮体;3-第一连接绳索;4-压载块体;5-第二连接绳索;6-悬坠体;7-海床。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水下幕帘1、水面浮体2、第一连接绳索3、压载块体4、第二连接绳索5、悬坠体6、海床7,水下幕帘1的上方设置有水面浮体2,水面浮体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绳索3与两个压载块体4连接,水下幕帘1的下方两侧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绳索5与两个悬坠体6连接,两个悬坠体6和两个压载块体4均设置在海床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529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