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茶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52547.8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86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韩军;韩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金川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厚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5 | 代理人: | 刘贤科 |
地址: | 6115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茶叶机 炒茶装置 万向轮 茶叶 卡环 搅拌板 拨块 转轮 设备技术领域 左右自由移动 热能利用率 传统能源 加热方式 电阻丝 隔热层 加热层 按下 挤碎 毛刷 内壁 支腿 底座 加热 卡住 生产成本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高效茶叶机,包括底座,本实用新型中,在支腿的底部设有万向轮,茶叶机可通过万向轮前后、左右自由移动,万向轮的转轮之间设有卡环,卡环上设有拨块,通过拨块按下卡环便可将转轮紧紧卡住,从而可将茶叶机固定于地面上;本实用新型中,炒茶装置采用电阻丝进行加热,摒弃了一般的传统能源加热方式,而且在加热层周围设有隔热层,不仅对环境污染小,而且热能利用率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中,炒茶装置的搅拌板上设有毛刷,避免了搅拌板将茶叶挤到炒茶装置的内壁时会将茶叶挤碎的问题的发生,大大提高了了所炒出茶叶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茶叶机。
背景技术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之为饮,发乎于神龙,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传说于公元前2700多年,神龙为了普济众生,采百草,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释,唐朝陆羽撰写《茶经》时改其为茶,神龙氏不仅发现茶树,更将其视为解毒治病养生的妙药。近代研究发现,经常饮茶可提神醒脑,茶叶中含有5%左右的生物碱,其主要成分是咖啡碱,这种咖啡碱在泡茶时有80%可溶进水中,饮用后能兴奋神经中枢,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脏功能;并能促进胃液分泌,助消化,解油腻;还能加强横纹肌的收缩功能,因而能使人解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
现代的制茶过程一般采用茶叶机来进行,现有的茶叶机一般固定在地面上,底部未安装有移动装置,需要靠人工或者机械来搬运,对日常生产造成了大大的不便;现有的茶叶机的炒茶装置一般采用传统能源进行加热,且未安装隔热层,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热能利用率低,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现有的茶叶机的炒茶装置的搅拌板上未设有毛刷,当搅拌板将茶叶挤到炒茶装置的内壁时很容易将茶叶挤碎,大大影响了所炒出茶叶的品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茶叶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茶叶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茶叶机一般固定在地面上,底部未安装有移动装置,需要靠人工或者机械来搬运,对日常生产造成了大大的不便;现有的茶叶机的炒茶装置一般采用传统能源进行加热,且加热层周围未安装隔热层,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热能利用率低,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现有的茶叶机的炒茶装置的搅拌板上未设有毛刷,当搅拌板将茶叶挤到炒茶装置的内壁时很容易将茶叶挤碎,大大影响了所炒出茶叶的品质等问题。
为可使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茶叶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炒茶装置,所述炒茶装置为中空结构,所述炒茶装置的内壁周围设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的周围设有隔热层,所述炒茶装置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底部贯穿所述加热层和所述隔热层,所述炒茶装置的一侧设有电动机,所述炒茶装置的另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炒茶装置内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周围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搅拌板,所述搅拌板的一侧均匀等间隔的设有若干个连接杆,所述第一转轴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搅拌板相连接,所述搅拌板的另一侧均匀等间隔的设有多个毛刷;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推杆,所述底座底部的四角均设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均设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包括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设有转盘,所述转盘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支腿的底部,所述支杆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之间设有卡环,所述卡环上设有拨块。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中部设有支板,所述支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炒茶装置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侧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支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转轴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搅拌板的数量为2-4个。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3-5个。
优选的,所述支腿之间连接有支撑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金川茶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金川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525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