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波纹板大型蓄水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41607.6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7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龙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华欧环境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4H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武君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两***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水池 钢波纹板 拱形 波纹板 预制构件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水池 管道连接 螺栓固定 施工工期 施工机械 现场安装 阵列方式 沉泥斗 蓄水量 雨水井 贯通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波纹板大型蓄水池,包括主蓄水池和若干辅助蓄水池,辅助蓄水池以阵列方式通过管道连接设于主蓄水池的两侧;主蓄水池和每一辅助蓄水池都包括上拱形钢波纹板和下V形钢波纹板,在上拱形钢波纹板上设有雨水井,上拱形钢波纹板和下V形钢波纹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形成条形的蓄水池,在上拱形钢波纹板一端的下方设有与蓄水池贯通的沉泥斗。过主蓄水池和辅助蓄水池的设计首先可以增大蓄水量;其次相比混凝土水池,本产品为预制构件,大幅降低施工机械使用及施工强度;施工工期短,现场安装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回收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波纹板大型蓄水池。
背景技术
按联合国所定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缺水或严重缺水的城市约占657座城市中的一半。而目前国内的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每到雨季,内涝成灾,多地上演城市看海,巨大的雨水资源得不到应有的利用。另一方面,城市严重缺水,造成雨水资源浪费巨大。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目前常见的蓄水池有混凝土蓄水池和PP模块用PP(聚丙烯)雨水收集蓄水模块。对于混凝土蓄水池,其特点有施工周期长,施工养护周期较长一般不少于14天,整个水池的施工周期不少于30天;水池内壁较粗糙,粗糙系数为0.013,较易附着沉积物,水质保持周期较短;极易滋生病虫。另外,混凝土水池为一次性使用,寿命结束后会造成大量建筑垃圾;水池为刚性设施,抗震性能较低,且一旦破漏极难修复。
pp雨水收集蓄水模块,是用若干个雨水收集模块单元组合起来,外围包裹防渗土工布或透水土工布,组成贮水池。但是pp模块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和风险。每一个PP模块蓄水池都是一个拼凑的塑料袋,只要破裂一个小缝隙,水漏出了,就能冲走泥沙,水压使得缝隙逐渐扩大,冲走更多泥沙,常年的大雨冲刷,在附近的建筑物地基底部形成一个空隙,造成建筑物倾斜的隐患。如果遇到地震,更容易倾倒。这么严重的问题,无法监测,无法预防。再一方面,尤其是山坡地,地下水会流动,对PP模块侧面压力是无法避免的。不下雨的时候,里面是空的,泥土的压力容易从侧面挤过来,造成许多崩溃的PP模块池子。地下的尖锐砖块石头,金属垃圾,管材等,在泥土的推动下,很容易刺穿PP膜。另一方面,如果许久不下雨,却能抽出水来,就是地下水渗入水箱。长时间大量的地下下水被抽走,无疑会造成地基塌陷、道路塌陷,等严重问题。PP模块还有个问题,将大量的塑料埋在地下很难降解,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波纹板大型蓄水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波纹板大型蓄水池,包括主蓄水池和若干辅助蓄水池,辅助蓄水池以阵列方式通过管道连接设于主蓄水池的两侧;主蓄水池和每一辅助蓄水池都包括上拱形钢波纹板和下V形钢波纹板,在上拱形钢波纹板上设有雨水井,上拱形钢波纹板和下V形钢波纹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形成条形的蓄水池,在上拱形钢波纹板一端的下方设有与蓄水池贯通的沉泥斗。
进一步的,管道的一端连通主蓄水池的上拱形钢波纹板,管道的另一端连通辅助蓄水池的下V形钢波纹板。
进一步的,主蓄水池的容积大于辅助蓄水池的容积。
进一步的,沉泥斗的底面相对下V形钢波纹板的底面下沉50厘米至60厘米。
进一步的,沉泥斗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
进一步的,雨水井相对沉泥斗设置在上拱形钢波纹板的上方。
进一步的,在雨水井的侧壁上设有溢流管。
进一步的,在下V形钢波纹板的端面上设有法兰。
进一步的,在上拱形钢波纹板和下V形钢波纹板的外表面设有热浸镀锌镀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华欧环境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华欧环境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416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