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塔双回水平排列跳线上绕耐张塔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40216.2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9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喜;田峻;王钢;荣建林;包涛;郭艳军;李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00 | 分类号: | E04H12/00;E04H12/10;E04H12/24;H02G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张行知;何强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板 加强肋 上梁 下梁 水平排列 耐张塔 塔身 跳线 同侧 主干 输电线路设计 本实用新型 导线绝缘子 对角 安全性能 对称设置 输电线路 交接处 横担 铁塔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塔双回水平排列跳线上绕耐张塔,具体涉及输电线路设计领域。其提供了一种解决平丘地区输电线路钻越已建线路的铁塔。所述对称设置的导线绝缘子数量为六组且水平排列;所述上梁和主干以及下梁和主干的交接处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对角的连接板之间连接有相互交叉的第一加强肋;所述上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塔身两侧,所述下梁的第一连接板与同侧上梁的第二连接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肋;所述下梁上设置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位于塔身两侧,所述上梁上的第一连接板与同侧下梁上的第三连接板之间连接有第三加强肋。连接板和加强肋的设置保证了横担增长后的稳定性,提高了耐张塔使用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设计领域,具体涉及同塔双回水平排列跳线上绕耐张塔。
背景技术
随着输电线路建设的发展,输电线路越来越多,交叉跨越也就越来越多,电压等级越高,交叉跨越要求越高,在钻越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时,通常由于钻越点空间距离的限制,造成路径长度增加,使钻越难度大幅提高。目前铁塔钻越线路有以下几种方式:
1、双回路导线垂直排列钻越情况:采用缩小档距,减小弧垂,根据档距压缩层高,对于平丘地区线路,原线路留有预留通道可以实施,如无预留通道基本无法实现。
2、单回路钻越情况:采用缩小档距,减小弧垂,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酒杯或干字型耐张塔,但最小呼高受规范要求限制,一般线路可以实现,对于原线路电压等级比较高的线路很难实现。
3、电缆钻越情况:钻越处采用电缆方式,该种钻越方式造价高,对电压等级比较低的可以实现,对于电压等级比较高的基本无法实现。
专利CN201621117164.3公开了一种跳线上绕钻越塔,利用支柱绝缘子将跳线上绕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了常规跳线从横担下侧通过,跳线弧垂对地距离不足的问题,有效的减小了铁塔呼称高。在钻越其他电力线路时,塔高不受跳线串长度限制,平丘地区使用方便,只需要考虑档距中央弧垂最低点的对地距离,无需再考虑塔位周边有可能对跳线产生影响的地形,能够有效的降低塔高,更好的满足与被钻越线路之间的距离要求。现有的同塔双回线路导线布置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三相垂直排列和三相三角形排列。
将专利文件CN201621117164.3中的单回路跳线上绕应用到双回路线路中需要多出三根导线,因此,一侧横担需承受三相导线的荷载。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将需要增加横担长度,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在路径受限的情况下,需要严格控制每相之间的间距,达到既能满足路径走廊的要求又能将塔头高度降到最低的目的。横担的增长将使得横担与塔身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变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平丘地区输电线路钻越已建线路的同塔双回水平排列跳线上绕耐张塔。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同塔双回水平排列跳线上绕耐张塔,包括横担和塔身,所述横担设置在塔身上,所述横担两侧对称设置有导线绝缘子,所述导线绝缘子一端固定于横担上,另一端连接有输电线,所述横担上设置有与导线绝缘子相对应的向上延伸的支柱绝缘子,所述支柱绝缘子顶部连接有跳线,所述跳线两端分别与横担两侧的输电线相连接,
所述对称设置的导线绝缘子数量为六组且水平排列;
所述横担包括上梁和下梁,所述塔身包括主干,所述上梁和主干的交接处以及下梁和主干的交接处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横担通过第一连接板固定于塔身上,对角的连接板之间连接有相互交叉的第一加强肋;
所述上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塔身两侧,所述下梁的第一连接板与同侧上梁的第二连接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肋;
所述下梁上设置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位于塔身两侧,所述上梁上的第一连接板与同侧下梁上的第三连接板之间连接有第三加强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402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塔
- 下一篇:一种碳纤维增强拉挤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