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式太阳能水净化浮岛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39220.7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7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西旺;刘慧远;李秀玉;胡玖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恒环境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C02F1/70;C02F1/32;H02J7/35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张宇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体 本实用新型 太阳能水 螺旋式 浮岛 水泵 蓄电池 太阳能面板 出水口 电连接 净化 光催化剂涂层 太阳能利用率 光催化材料 光催化体系 能量输入 无光条件 进水口 水净化 流道 太阳能 污染物 回收 外部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旋式太阳能水净化浮岛,包括伞状浮体和设置在伞状浮体上方的太阳能面板,所述伞状浮体的外表面开设有螺旋向下的流道,所述伞状浮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光催化剂涂层,所述伞状浮体上设置有与太阳能面板电连接的蓄电池和与蓄电池电连接的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设置在伞状浮体的顶端,并且所述出水口的水流流经伞状浮体的外表面,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延伸至伞状浮体的外部。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螺旋式太阳能水净化浮岛解决了光催化材料回收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无任何除太阳能外的能量输入,且太阳能利用率远高于常规光催化体系,本实用新型无光条件下也可以处理污染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旋式太阳能水净化浮岛。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进入河道中的有害污染物逐渐增多,河道水处理技术的开发一直是全球各国的研究热点。自1972年被报道以来,光催化材料凭借其化学性质稳定、选择性低、无毒、价廉易得和催化效率高等优点,为水处理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在足够能量的光线照射下,光催化材料能够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而光生电子和空穴分别能够和水中的污染物发生还原和氧化反应。光催化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去除重金属离子、含氧酸盐和有机物,以及抑制藻类和微生物的过度繁殖。
然而,光催化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不少困难。首先,光催化材料回收困难,光催化材料主要以粉末状为主,粒径小,沉降速度慢,常采用过滤、混凝及离心等方式回收,但都有一定的技术缺陷,不仅增加了运行过程的复杂性,也造成了光催化材料难以应用于大型流通的水体中。其次,光催化材料由于自身结构特点,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在高能量紫外光(波长小于387nm)下激发,而紫外光仅占太阳光总能量的5%左右,除此之外,紫外光在溶液中还会快速地衰减,一般传播深度仅有5-10cm,为保证污染物去除效果,往往需要增加光源数量(或强度)。最后,常见的光催化材料仅在光线的激发下,才拥有氧化还原能力,无光环境下则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光催化材料回收困难和不能全天候净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式太阳能水净化浮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螺旋式太阳能水净化浮岛,包括伞状浮体和设置在伞状浮体上方的太阳能面板,所述伞状浮体的外表面开设有螺旋向下的流道,所述伞状浮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光催化剂涂层,所述伞状浮体上设置有与太阳能面板电连接的蓄电池和与蓄电池电连接的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设置在伞状浮体的顶端,并且所述出水口的水流流经伞状浮体的外表面,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延伸至伞状浮体的外部。
作为优选,所述伞状浮体的底部固定有泡沫塑料块。泡沫塑料具有密度低、质轻和耐腐蚀等特点,既可增加浮岛的漂浮稳定性,又可延长浮岛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伞状浮体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蓄电池和水泵均设置在容纳腔内,并固定在泡沫塑料块上。防止蓄电池和水泵由于风吹日晒以及与水长时间接触而受到损坏,可有效保护蓄电池和水泵,增强其工作稳定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容纳腔的开设不仅能有效减轻伞状浮体的重量,增强伞状浮体的漂浮效果,还能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太阳能面板通过连接杆与伞状浮体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太阳能面板的底面,另一端穿过伞状浮体固定在泡沫塑料块上。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与太阳能面板垂直,并与伞状浮体同轴线,所述水泵的出水口穿过伞状浮体向上,并与连接杆的距离为1~2cm。连接杆与太阳能面板垂直设置保证日照始终能照射在太阳能面板上,增加日照的使用效率。当水泵的出水口喷水时,保证水流从伞状浮体的顶端开始往下流动,增加水流与伞状浮体外表面的接触时间,有效延长光催化剂对水体的反应时间,提高水净化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恒环境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恒环境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392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