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虚拟现实眼镜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20563.9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2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陆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创辉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虚拟现实 眼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虚拟现实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虚拟现实眼镜。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市面上最常见的虚拟现实设备是虚拟现实(VR)眼镜。这种眼镜通常可放入手机或者自带显示屏,用户通过眼镜内的放大镜观看到手机或显示屏的内容。通常的VR眼镜在使用时,手机/显示屏、放大镜、人的眼睛是在同一直线上,存在重心靠前以及光线传播线路较短的问题,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虚拟现实眼镜,通过反射方式增加传播线路长度并且改变较重的显示单元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虚拟现实眼镜,其至少包括一个显示单元、一个反射镜片、一个螺旋透镜及半反射板,显示单元与反射镜片形成锐角的夹角且显示单元发光面朝向反射镜片,反射镜片设在显示单元前方,螺旋透镜设在显示单元及反射镜片下方,显示单元、反射镜片与螺旋透镜围成截面为三角形的结构,半反射板设在螺旋透镜的下方并与螺旋透镜形成锐角的夹角,反射镜片将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反射并穿过螺旋透镜放大后投射到半反射板上以供观看。
进一步地,虚拟现实眼镜还包括一个内架,内架包括一个背板和两个垂直于背板的形状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侧板,反射镜片卡接在背板的内侧,显示单元固定连接两块侧板并与背板边缘贴合,螺旋透镜分别与两块侧板边缘、背板边缘及显示单元的边缘贴合。
进一步地,背板的外侧上设有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以上的散热板。
进一步地,虚拟现实眼镜还包括外壳,外壳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前罩和后盖,前罩与后盖围成容纳腔,显示单元、反射镜片、螺旋透镜以及内架设在容纳腔内,半反射板固定在前罩的下方。
进一步地,前罩的顶面上设有散热孔。
进一步地,后盖上固定有两个眼镜腿。
进一步地,后盖的外表面固定有缓冲胶圈。
进一步地,半反射板为半透明的亚克力板。
进一步地,半反射板的两侧设有遮光翼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反射镜片和半反射板形成反射的光路,光路的长度得以增加,不容易产生眩晕感,同时显示单元不需要放在眼镜最前端,眼镜的重心后移,眼镜对用户头部的受力分布更加合理,头戴使用体验更佳。
(2)本实用新型的眼镜内设有内架,反射镜片、显示单元、螺旋透镜均安装在内架上,形成封闭的空间,提高了防尘密封性,同时结构稳定性也得到提高。
(3)本实用新型的眼镜采用半透明的亚克力板作为半反射板,用户使用时既能够在半反射板上看到显示单元的内容,同时也能够看到外界的场景,能让用户随时留意到外界情况,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眼镜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眼镜内架、反射镜片、显示单元和螺旋镜片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眼镜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眼镜内架背面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4所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虚拟现实眼镜包括外壳和内架20,外壳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前罩11和后盖12,前罩11与后盖12围成容纳腔。内架20设在容纳腔中,并且内架20卡接于前罩11内壁上。后盖12上固定有两个眼镜腿122。后盖12的外表面固定有缓冲胶圈121,缓冲胶圈121主要用于接触用户的额头位置,避免对用户额头产生不舒适的压迫感。
如图1、2、3所示,内架20包括一个背板21和两个垂直于背板21的形状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侧板22。反射镜片40卡接在背板21的内侧,显示单元30固定连接于两块侧板22并与背板21边缘贴合,螺旋透镜50分别与两块侧板22边缘、背板21边缘及显示单元30的边缘贴合。显示单元30、螺旋透镜50与内架20形成封闭的空间,提高了防尘密封性,同时结构稳定性也得到提高。本实施例中,螺旋透镜50即为菲涅尔透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创辉,未经陆创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205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