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冲击组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16022.9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2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淑汝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淑汝 |
主分类号: | B25B21/02 | 分类号: | B25B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冲击组件 转动工具 第二表面 第一表面 配重盘 本实用新型 旋转惯性 插接部 紧固件 扭矩量 套接部 插孔 紧固 松动 转动 组装 | ||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旋转冲击组件结构,是由一转动工具及一旋转冲击组件所组成,转动工具与旋转冲击组件组装,使旋转冲击组件得以被转动工具作动而转动;其中,旋转冲击组件具有一配重盘,配重盘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中央设有一具插孔的套接部,第二表面中央具有一插接部;由此,可增加旋转惯性及扭矩量,以快速松动或紧固紧固件,操作方式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旋转冲击组件结构,尤指一种涉及用于冲击工具(例如冲击扳手)使用的组件,用以增加旋转惯性,以快速旋松或旋紧锁固件的旋转冲击组件结构。
【背景技术】
习知的冲击扳手主要作为旋松或旋紧螺锁件之用,常见的手动冲击扳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400389,是一种手动冲击扳手结构,于本体一端成形有二枢耳,二枢耳之间容置有一中空圆柱状结构的枢套件,枢套件内容置有一弹簧及一换向件,换向件一端容置于枢套件并与弹簧相顶抵,另端则凸伸成形有一驱动头,换向件周面于对应两侧各开设有一换向部,各换向部具有斜率相反的顺向槽及逆向槽,顺向槽及逆向槽则以一转折槽相连通,以二定位柱分别依序穿设枢耳、枢套件及换向件,且定位柱末端容置于换向件的换向部内。
而所述习知结构主要是利用驱动头与如套筒等工具件相卡掣,以锤子等手工具施一外力于枢套件的锤击面上,而与驱动头卡掣的工具件即透过该瞬间的位移力量而达到旋松或旋紧螺锁件的目的。
然而该等构成组件复杂,且需用户利用锤子费力地敲击枢套件的锤击面,不仅麻烦,且操作使用上甚为不便,同时,因每敲击一次的扭力值甚小且固定,故亦需耗费较多时间才能将螺锁件旋松或旋紧;显然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1、提供一种可增加旋转惯性及扭矩量,以快速松动或紧固紧固件,操作方式简单方便的旋转冲击组件结构。2、提供一种可配合多个规格转接套筒,不仅方便替换使用,且可有效地降低购置成本的旋转冲击组件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旋转冲击组件结构,是由一转动工具及一旋转冲击组件所组成,该转动工具得以与该旋转冲击组件组装,使该旋转冲击组件得以被该转动工具作动而转动;其特征在于:
该旋转冲击组件具有一配重盘,该配重盘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的中央设有一具插孔的套接部,该第二表面的中央具有一插接部。
其中,该配重盘的第一、二表面设定位置分别具有一圆圈状的环凹部。
其中,该配重盘具有若干贯穿孔。
其中,该配重盘的套接部设定位置具有一定位组件。
其中,该配重盘的插接部设定位置具有一定位组件。
其中,该定位组件是由一弹簧及一钢珠所组成。
其中,该转动工具为气动工具或电动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搭配电动工具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旋转冲击组件A 转动工具10 操作部11
配重盘20 第一表面21 第二表面22
套接部23 插孔231 插接部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淑汝,未经陈淑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60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锂电棘轮扳手
- 下一篇:螺丝上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