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剪复合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14537.5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6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承斌;蒋建群;龚顺风;胡志华;钱匡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24 | 分类号: | G01N3/2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赵杭丽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复合加载装置 本实用新型 水平千斤顶 两侧端板 水平垫块 加劲肋 拉杆 竖向 碾压混凝土层 伺服作动器 实验技术 伺服作用 外加劲肋 直接焊接 水平力 自平衡 层间 端板 反力 基垫 抗剪 施加 测试 保证 研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剪复合加载装置,由底板、端板、外加劲肋、拉杆、内加劲肋、基垫、水平垫块、竖向伺服作动器、水平千斤顶组成。本装置采用自平衡的结构形式,将两侧端板直接焊接于底板,两侧端板上部设置拉杆,另外设置内外加劲肋用于保证强度,竖向采用伺服作用器实现恒载,通过水平千斤顶施加水平力,水平垫块提供反力。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碾压混凝土层间抗剪强度的精确测试,为研究层间质量提供可靠的实验技术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试装置,涉及结构抗剪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碾压混凝土层间抗剪强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因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优点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大量试验研究表明,碾压混凝主的抗剪强度与常规混凝土并无显著差别。如果施工质量获得保证,有理由认为碾压混凝土的抗剪强度不亚于常态混凝土。由于分层碾压施工,层面出现薄弱环节的概率比常规混凝土要大,这些薄弱环节对渗透性和抗剪强度影响比较大,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碾压混凝土层间结合质量,对坝体的安全和耐久性构成很大威胁。碾压混凝土层结合面好坏影响层间的力学性能,主要体现在层间抗剪强度值。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碾压混凝土层面的抗剪强度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目前市场上可用于实现压剪复合受力功能的试验机种类繁多,但绝大部分试验机主要适用于大型的结构构件或者小型的橡胶支座成品以及小尺寸岩石类的力学性能测试。目前尚无成型的加载装置可供碾压混凝土层间抗剪使用,因此,基于已有的电液伺服作动器,有必要设计制作可进行压剪实验的小型加载装置,从而较真实地模拟碾压混凝土层间在单压和剪切组合载荷下的力学行为,为实验室进行相应的力学试验提供了新手段。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尚无成型的加载装置可供碾压混凝土层间抗剪强度测试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剪复合加载装置,是一种基于自平衡的层间抗剪强度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加载装置底板、端板、外加劲肋、拉杆、内加劲肋、基垫、水平垫块、竖向伺服作动器、水平千斤顶构成。底板直接放置于地面,底板上设置左右两块端板,其下端垂直焊接在底板上,每块端板外侧均设置外加劲肋,每道外加劲肋的侧面和底面分别与端板和底板焊接,两块端板上部通过两根拉杆连接成整体,内加劲肋设置在端板内测位于拉杆下,内加劲肋的上部、侧面及底部分别与上部的拉杆、左右两侧的端板及底板焊接成整体,在底板上左侧位置水平布置一块基垫,基垫上部安放一水平垫块,水平垫块左侧与左侧端板贴紧(接触顶牢),竖向伺服作动器置于基垫正上方,右侧端板位置布置水平千斤顶。
底座选用单层钢板。
使用时在竖向伺服作动器下部设置水平端板,水平端板下方布置滚轴,从而保证试件可以自由变形。将试件放置在基垫中心位置上,试件右侧上半部由水平千斤顶施加作用力,试件左侧下半部由水平垫块提供反力。试件正上方由竖向伺服作用器提供竖向恒定荷载。
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平衡的结构形式,将两侧端板直接焊接于底板,两侧端板上部设置拉杆,另外设置内外加劲肋用于保证强度,竖向采用伺服作用器实现恒载,通过水平千斤顶施加水平力,水平垫块提供反力。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结构形式简单,整体刚性好,模型对中方便;加载受力稳定,测试精度高;操作简单灵活,使用方便;可拓展性强,可以和不同的电液伺服系统配套使用,可实现碾压混凝土层间抗剪强度的精确测试,为研究层间质量提供可靠的实验技术平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装置进行层间抗剪强度测试试验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45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