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雀啄灸灸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14310.0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29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雷志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2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架 固定管 雀啄灸 本实用新型 灸疗装置 定位管 艾棒 间隙滑动配合 上下往复运动 不完全齿轮 顶部设置 结合定位 时间运动 同心设置 治疗效果 固定的 弹簧 套管 齿条 同心 开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雀啄灸灸疗装置,它包含一个定位架(1),该定位架(1)的顶部设置有一个与其同心并固定连接的定位管(2),所述定位架(1)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定位管(2)与定位架(1)之间同心设置有固定管(3),该固定管(3)内设置有与其间隙滑动配合的套管(4),所述固定管(3)的一侧设置有齿条(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不完全齿轮结合定位弹簧实现固定管的上下往复运动,整个过程艾棒能够始终保持固定的频率长时间运动,提高了雀啄灸的疗效,且艾棒均可始终保持在最佳的位置上,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整体的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的是中医针灸相关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新型雀啄灸灸疗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主要是利用点燃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通常的艾灸方法主要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等三种,其中的雀啄灸是将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象鸟雀啄食一样,一起一落,一远一近进行的一种操作手法,此法热感较温和灸和回旋灸灸法为强,多用于急症和较顽固的病症,因此雀啄灸对于医护人员的手法要求较高,但是目前雀啄灸的操作大多还是以传统的人工方式进行的,不仅手法上很难统一,且在起落的频率上也无法保持长时间的连续性和连贯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雀啄灸灸疗装置,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一个定位架1,该定位架1的顶部设置有一个与其同心并固定连接的定位管2,所述定位架1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定位管2与定位架1之间同心设置有固定管3,该固定管3内设置有与其间隙滑动配合的套管4,所述固定管3的一侧设置有齿条5,该齿条5的一侧设置有与其啮合配合的不完全齿轮6,所述不完全齿轮6安装在电机总成7的输出轴端上,该电机总成7整体安装在定位管2的外侧,所述定位管2的底部设置有一层挡灰纱网8,所述固定管3的中部向外径向延伸出一圈定位环9,所述固定管3的顶部向外径向延伸出一圈弹簧定位槽10,所述定位管2的上端设置有一个上盖11,该上盖11的中部设置有供艾棒间隙插入到固定管3内的插孔12,所述的上盖11与弹簧定位槽10设置通过定位弹簧13相连。
所述定位架1的底部边沿处设置有一圈与其同心的凹槽,该凹槽内固定有双面胶条14。
所述固定管3的底部边沿处环形阵列有数个固定杆31,相对的两根固定杆31之间通过钢丝32相连。
所述定位环9在固定管3上的最佳位置为,当定位环9与套管4直接接触时,所述不完全齿轮6在旋转一圈后任然可以与齿条5重新啮合。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不完全齿轮结合定位弹簧实现固定管的上下往复运动,整个过程艾棒能够始终保持固定的频率长时间运动,提高了雀啄灸的疗效,且艾棒均可始终保持在最佳的位置上,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整体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未经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4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