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硬质合金大板材产品烧结用石墨舟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1623.2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3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江钨硬质合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00 | 分类号: | B22F3/00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马彩凤 |
地址: | 330699***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舟皿 硬质合金 大板材 支撑结构 烧结 通孔 本实用新型 上表面 均匀排列 均匀设置 烧结过程 弯曲变形 悬空状态 质量问题 点接触 面接触 渗碳 压坯 近似 悬空 流动 改进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硬质合金大板材产品烧结用石墨舟皿,所述石墨舟皿本体底部为平面,所述石墨舟皿本体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支撑结构和通孔,所述支撑结构之间均匀排列,所述通孔均匀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所述支撑结构的最高点都在同一平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硬质合金大板材产品烧结用石墨舟皿,通过对石墨舟皿的改进,将硬质合金大板材产品底部与石墨舟皿上表面的整面接触改为小面积或点接触,使产品底部近似悬空;同时在石墨舟皿上设计排列均匀的通孔,增加了产品压坯底面的气氛流动,使大板材产品在整个烧结过程中都在悬空状态下完成,有效避免了粘舟、渗碳、弯曲变形等质量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质合金产品烧结工艺,尤其涉及一种硬质合金大板材产品烧结用石墨舟皿。
背景技术
硬质合金大板材烧结目前用的最多的还是平舟皿,但在实际生产中,容易出现粘舟、渗碳、弯曲变形等质量问题,因大板材产品比较大,成型剂本来就比较难排出,各个部位进入液相的时间也不一样,在用平舟皿烧结时,产品的一个大面贴合在舟皿上,而只有5个面完全置于气氛当中,产品各个方向各个部位气氛不一样,所以容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
公开号为CN 20213780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硬质合金产品烧结用石墨舟皿,该专利提供的石墨舟皿本体底板底部为平面,石墨舟皿本体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凹形槽,各凹形槽均匀排列,所述的凹形槽的内表面为球面。该石墨舟皿在底板上设置凹形槽所针对的产品主要是球类硬质合金产品,通过凹槽设计将硬质合金球与舟皿的接触由点接触改变为面接触,从而保证硬质合金球产品在烧结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同时还能保证产品在装舟移动运输过程中起到限位作用,防止产品滚动。但该专利提供的石墨舟皿不能用于硬质合金大板块产品的烧结。
公开号为CN20363953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硬质合金大板块产品烧结用石墨舟皿装置,该专利提供的石墨舟皿装置包括石墨舟皿及石墨纸,石墨纸放置在石墨舟皿上,石墨纸包括石墨层和白纸底层,所述的石墨层由石墨液浸泡或喷涂在白纸上制成,石墨层为0.2~0.6mm,石墨纸为0.5~1.3mm,石墨舟皿采用方形或圆形设计且石墨舟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孔。但该专利技术存在一些不足: 1、石墨纸使用不方便,不能完全避免对接触层合金的渗碳,对炉膛存在污染;2、石墨舟皿下面的通孔设计,是为了炉内气氛更加均匀,但因为石墨纸存在,在没有碳化前,对炉内气氛流动会有阻碍,违背了设计通孔的本意;3、石墨舟皿的侧壁会阻碍侧面的气氛流动,可以用长度适宜的石墨垫块支撑即可,要尽量确保舟皿各个方向气氛流动无阻隔,炉内各位置气氛均匀。
因此,亟需研究开发一种适用于硬质合金大板材产品烧结用的石墨舟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硬质合金大板材产品烧结用石墨舟皿,所述石墨舟皿本体底部为平面,所述石墨舟皿本体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支撑结构和通孔,所述支撑结构之间均匀排列。
其中,所述通孔均匀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
其中,在四个相邻所述支撑结构之间都设有一个所述通孔。
其中,所述通孔大小一致,均匀排列。
其中,所述支撑结构的最高点都在同一平面上。
其中,所述支撑结构为半球体结构、锥体结构或柱状体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底端之间的水平间距为4~16毫米。
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底端之间的水平间距为5毫米,6毫米,7毫米,8毫米,9毫米,10毫米,11毫米,12毫米,13毫米,14毫米,15毫米。
其中,所述通孔的孔径为2~10毫米。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孔径为3毫米,4毫米,5毫米,6毫米,7毫米,8毫米,9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江钨硬质合金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江钨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16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末冶金零件翻转下料机械手
- 下一篇:一种低碳锰球粉末冶金成形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