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酿造酱油酿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1019.X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8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唐周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百家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7/50 | 分类号: | A23L27/50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罗丹 |
地址: | 517000 广东省河源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酿造酱油 底座 本实用新型 顶杆结构 防滑垫 连接杆 编织 底座顶部 工作效率 按键 错开 搬动 按动 弹簧 弹开 罐体 卡扣 上顶 上盖 贴合 凸块 黏合 平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酿造酱油酿晒装置,其结构包括顶杆结构、第一把手、罐底、防滑垫、底座、罐体、第二把手、编织盖,底座底部与罐底相互平行,底座顶部与罐底底部相贴合,防滑垫顶部与底座底部相黏合,本实用新型一种酿造酱油酿晒装置,结构上设有顶杆结构,按动按键,使卡扣与凸块相互错开,此时弹簧发力,使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弹开,并且将编织盖往上顶开。结构简单,节省了搬动上盖的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酿造酱油酿晒装置,属于酱油酿晒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周朝就有制做酱的记载了。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品,最早的酱油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而酱油的晾晒需使用到晾晒罐。
但现有酱油晾晒坛较为简单,使用时需上下搬动上盖,较为麻烦,且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酿造酱油酿晒装置,以解决现有酱油晾晒坛较为简单,使用时需上下搬动上盖,较为麻烦,且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酿造酱油酿晒装置,其结构包括顶杆结构、第一把手、罐底、防滑垫、底座、罐体、第二把手、编织盖,所述底座底部与罐底相互平行,所述底座顶部与罐底底部相贴合,所述防滑垫顶部与底座底部相黏合,所述罐底顶部与罐体底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把手左端与罐体右端相焊接,所述第二把手右端与罐体左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杆结构与罐体顶部相连接,所述编织盖底部与顶杆结构相连接;所述顶杆结构由卡扣、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凸块、按键、顶杆结构外框架、第一固定杆、第一轴承、连接杆、弹簧、第二轴承、铰链、第三轴承、第二固定杆组成,所述卡扣右端与凸块左端为间隙配合,所述按键左端与卡扣底部右端相贴合,所述第一固定杆顶部与顶杆结构外框架内壁顶端相焊接,所述连接杆右端与第一固定杆底部通过第一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侧端与第二固定块顶部通过弹簧相连接,所述连接杆左端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固定杆底部与第三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左端与第二连接杆相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为中空的坛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结构外框架顶部边缘与编织盖底部边缘通过铰链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结构外框架底部与罐体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顶部与编织盖内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垫采用橡胶材质,防滑耐磨。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采用不锈钢材质,不易锈蚀。
本实用新型一种酿造酱油酿晒装置,结构上设有顶杆结构,按动按键,使卡扣与凸块相互错开,此时弹簧发力,使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弹开,并且将编织盖往上顶开。结构简单,节省了搬动上盖的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酿造酱油酿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杆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杆结构的侧视平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百家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百家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10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酱生产的多功能布酱设备
- 下一篇:一种酿造酱油的发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