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中频治疗仪电极片的固定袋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97310.4 | 申请日: | 2017-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1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邹瑜;李远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N1/04 | 分类号: | A61N1/04;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片 固定袋 中频治疗仪 加压包 绑带 脖颈 开口 医疗器械领域 本实用新型 固定电极片 上下两层 歪斜 电疗法 对电极 移位 底面 电伤 片袋 下层 上层 施加 双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中频治疗仪电极片的固定袋,其中,中频治疗仪电极片为两片,所述固定袋至少为上下两层,所述固定袋的上层为一侧开口的加压包袋,所述固定袋的下层为至少一侧开口的电极片袋,所述电极片袋的底面设有窗口,窗口的大小窄于电极片的大小,此设计能将两片电极片固定住,加压包袋对电极片袋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电极片作用在人体的脖颈上或者腰侧上时不会歪斜、移位,加压包袋的压力具有固定电极片的作用,与现有技术中电极片需要绑带进行固定对比具有让患者更舒适的效果,特别是后脖颈使用的时候褪去患者趴着用双手扶着绑带的繁琐操作,既能避免电极片意外电伤患者,又能让患者更舒适的进行电疗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中频治疗仪电极片的固定袋。
背景技术
中频电疗仪基于中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即为运用1-50KHz的交流电(包括正弦波、脉冲波和调制波等)进行治疗、康复的方法。基于其在治疗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穿透力强,便于实现深度治疗的效果,近年来在医疗领域中中频电疗仪得到了更为广泛应用。中频电疗仪良好的治疗及康复效果可体现在镇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散、软化瘢痕,松解粘连、兴奋神经肌肉组织等方面,现在在使用中频电疗法的时候都是结合药物治疗,在电极片的下端放置中药包,电极片作用在中药包上以激发药性。在治疗颈、腰疾病、肢体偏瘫、肿胀效果很好、在之前治疗时在皮肤与电极片之间需要有一块湿布间隔,但是由于病人体位的移动容易将湿布与电极片移位,使电极片直接接触到皮肤而出现电击感甚至局部皮肤电击伤,或者是电极片作用在脖颈或者腰部等位置的时候容易滑落,需要绑带绑着或者是躺着用双手扶着,操作不方便,还限制身体活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对中频治疗仪电极片进行固定的固定袋,使得患者在进行中频电疗法的时候固定住电极片,保证患者在移动、变换体位时,不容易出现移位,避免电极片直接接触皮肤而电伤,同时对电极片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其更好的贴合在治疗部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中频治疗仪电极片的固定袋,其中,中频治疗仪电极片为两片,固定袋至少为上下两层,所述固定袋的上层为一侧开口的加压包袋,所述固定袋的下层为至少一侧开口的电极片袋,所述电极片袋的底面设有窗口,窗口的大小窄于电极片的大小。
采用此设计的适用于中频治疗仪电极片的固定袋,能将两片电极片固定住,加压包袋对电极片袋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电极片作用在人体的脖颈上或者腰侧上时不会歪斜、移位,加压包袋的压力具有固定电极片的作用,与现有技术中电极片需要绑带进行固定对比具有让患者更舒适的效果,特别是后脖颈使用的时候褪去患者趴着用双手扶着绑带的繁琐操作,既能避免电极片意外电伤患者,又能让患者更舒适的进行电疗法。
进一步限定,所述电极片袋的底面上设有若干镂空孔,电极片袋的底部开窗口是让电极片的发射接收不被阻碍或削弱,使其正常电疗工作,但电极片袋的底面又要兜住电极片不掉落,所以在兜住电极片的少量接触部分在开有镂空孔的情况下不会妨碍电极片工作。
进一步限定,所述加压包袋内放置装有颗粒物的加压包,且在加压包袋的开口处设有封口魔术贴,加压包可直接加热快速装填在加压包袋内,加压包袋刻可快速封装,也能随时更换加压包。
进一步限定,所述加压包的材料为医用无纺布,可进行可热,具有良好透气性,能让热敷效果更好。
进一步限定,所述加压包内的颗粒物为粗盐、细沙或者是可热熨中药,加压包内的颗粒物可进行加热,加热后放在电疗电极片上辅助治疗,在固定电极片的作用下为患者提供更舒适的治疗条件,起到辅助热敷治疗的效果。
进一步限定,所述加压包的外周宽于两个电极片并排后的外周5~8cm,这样加压包内的颗粒物在放置在皮肤上后在重力作用下下垂,让电极片更贴实的作用在电疗部位,更稳定的固定电极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中医院,未经重庆市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973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胸腔引流管的接头结构
- 下一篇:一种穴位刺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