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车库中转接风道设置于基础筏板内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92405.7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8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浩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01 | 分类号: | E02D27/01;E04F17/04;E04H6/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13001 江苏省常州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础筏板 地下车库 本实用新型 地下室 主楼 通风口 连接风道 通风结构 综合管线 地下 法兰 风管 覆土 净高 大堂 预留 伸出 压缩 灵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车库中转接风道设置于基础筏板内的结构,属于地下室通风结构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下车库中转接风道设置于基础筏板内的结构,包括转接风道,所述的转接风道设置在基础筏板内,转接风道的两端通风口均向上伸出基础筏板,且每个通风口处均预留有用于连接风道的法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将转接风道设置于基础筏板内,布置灵活,且使得单建地下车库的顶板覆土内场地综合管线容易布置,也使得主楼范围的地下室层高可以压缩,不会由于需要设置风管的转接风道而降低主楼地下室的使用净高,主楼地下入户处局部无风管,提升地下大堂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车库中转接风道的安装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下车库中转接风道设置于基础筏板内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地下车库的排烟、补风机房受限于出地面风井的位置,往往风井位置正好落于高效停车区,设置的风机房损失了停车位,而为了克服上述的问题,现使用转接风管来把风井对风机房的设置限制降到最低,使得风井位置与风机房的位置错开,充分利用地下室中无效空间布置风机房,提高地下室的使用效率;另外消防审图时,经常会提出风机房的设置,不应跨越防火分区,为了克服上述的问题,采用转接风道,可将风机房设置在本防火分区,但出地面风井可以灵活的在本防火分区或者跨防火分出地面。现行普通的转接风道是在高处梁底用风管转接,或者是地下车库的顶板以上覆土内做土建风道转接。但从已经投入使用的转接风道的调查结果发现:第一种在高处梁底用风管转接风道往往会影响使用净高,造成用户使用不便且管底净高不足有施工验收不通过的风险;第二种单建地下车库的顶板以上覆土内做土建风道转接,一般项目的覆土层考虑减小顶板荷载都会比较做的比较经济,不会太厚,往往地面消防车道或者登高面的荷载较大,覆土内的土建转接风道容易被挤压变形,覆土内有小区场内综合管线,土建转接风管布置不合理容易挡住地面水电综合管线尤其是排水管道,主楼范围的剪力墙布置限制了土建风道的应用。
另外如图4所示主楼剖面,主楼位置处没有覆土层,主楼设置正压送风,如图5所示平面图,往往风管需要跨越消防电梯前室接入加压送风井,接入点正好是地下大堂,为人流量较大的通行口,风管直接暴露影响美观度,且若主楼内设置了风管,主楼的层高需要加高400mm。
发明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地下车库中转接风道设置于基础筏板内的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将转接风道设置于基础筏板内,布置灵活,且使得单建地下车库的顶板覆土内场地综合管线容易布置,也使得主楼范围的地下室层高可以压缩,不会由于需要设置风管的转接风道而降低主楼地下室的使用净高,主楼入户处局部无风管,提升地下大堂的品质。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下车库中转接风道设置于基础筏板内的结构,包括转接风道,所述的转接风道设置在基础筏板内,转接风道的两端通风口均向上伸出基础筏板,且每个通风口处均预留有用于与风管连接的法兰。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转接风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转接风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竖向风道、第二竖向风道;所述的第一竖向风道和第二竖向风道之间通过连接风道连接;所述的连接风道设置于基础筏板内,该连接风道的一端通过弯道与第一竖向风道连接;所述的连接风道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风道连通,且连接风道与第二竖向风道相交处形成有吸水斗,连接风道有0.5%找坡,且坡向吸水斗。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转接风道中位于基础筏板内的部分高度为250mm~320mm;所述的转接风道中伸出基础筏板的部分高度为200mm。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转接风道采用2mm厚度的钢板制成。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浩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浩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924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建筑的桩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