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炉脱硝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85427.0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6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顾安生;陆华;刘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三维换热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6 | 分类号: | 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汪发春 |
地址: | 2153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硝系统 连通 锅炉炉膛 排烟管道 换热管 出口管道 炉膛烟气 排出管道 入口管道 锅炉 本实用新型 空气预热器 超低排放 反应系统 后排烟管 后续工序 燃煤电厂 烟气回收 长周期 除灰尘 换热 烟气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锅炉脱硝系统,其包括:锅炉炉膛、脱硝系统及数道管道,该管道具有炉膛烟气排出管道、连通至该脱硝系统下游的前排烟管道及后排烟管道;所述锅炉脱硝系统进一步设有位于前、后排烟管道之间的空气预热器及连通至后排烟管道上的除灰尘机构,所述换热管位于锅炉炉膛内,入口管道及出口管道分别延伸出锅炉炉膛外侧,且入口管道末端连通至排烟管道上,该出口管道连通至脱硝系统;上述炉膛烟气排出管道一端连通上述锅炉炉膛,另一端连通所述脱硝系统。可降低换热管及反应系统内的粉灰尘,从而确保脱硝系统长周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的目标,另外,可将经脱硝系统后的烟气重新输送入换热管中换热及作为后续工序的反应处理,便于将反应后的烟气回收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煤电厂用的锅炉脱硝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脱销用的锅炉脱硝系统。
【背景技术】
请参阅于2016年5月11日公开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1520986907.X号,其揭露了一种烟气脱硝工艺系统,包括有锅炉、热解炉、SCR反应器,烟气管道将锅炉与热解炉连接在一起,通过烟气管道直接从锅炉内引入高温烟气到热解炉内,由于锅炉烟气灰尘较高,对热解炉的要求非常高,且为防止热解炉或SCR反应器等系统被灰尘堵塞,需要不定期对其进行清理,从而增加了人工维护成本,且影响烟气脱硝工艺系统的使用。
另外,请再参阅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1721080360.2号,其揭露了一种锅炉烟气脱硝设备,将换热管道放置入锅炉炉膛内,且一端通过冷风机输送气体,通过换热管将空气换热处理后,作为后续的热解与SCR反应热源。通过该冷风机作为热解与反应气源,因冷风的温度只有常温25度以下,在经过换热处理时可能温度无法达到热解温度,不利于后续的热解与反应处理,且换热管温度从低温直接升到450度以上容易发生断裂问题。
由此,需要设计一种投资省、降低污染、维护量少的锅炉脱硝系统来适应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低粉灰尘的锅炉脱硝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锅炉脱硝系统,其包括:锅炉炉膛、脱硝系统及数道管道,该管道具有炉膛烟气排出管道、连通至该脱硝系统下游的前排烟管道及后排烟管道;所述锅炉脱硝系统进一步设有位于前、后排烟管道之间的空气预热器及连通至后排烟管道上的除灰尘机构,前排烟管道连通至空气预热器与脱硝系统之间,后排烟管道连通至所述空气预热器下游;所述锅炉脱硝系统还包括换热器机构,该换热器机构设有供烟气进入的入口管道、连接入口管道的换热管及连接换热管的出口管道,所述换热管位于锅炉炉膛内,入口管道及出口管道分别延伸出锅炉炉膛外侧,且入口管道末端连通至排烟管道上,该出口管道连通至脱硝系统;上述炉膛烟气排出管道一端连通上述锅炉炉膛,另一端连通所述脱硝系统。
进一步包括有:上述后排烟管道还依次连通有脱硫塔及烟囱,且入口管道连通至除灰尘机构与脱硫塔之间的后排烟管道上。
进一步包括有:所述脱硝系统包括热解机构、SCR反应器及出风管道,该出风管道一端连通热解机构,另一端连通至炉膛烟气排出管道内,该热解机构连通上述出口管道,炉膛烟气排出管道连通至SCR反应器。
进一步包括有:所述脱硝系统包括热解机构、SCR反应器及连通热解机构与SCR反应器的出风管道,该热解机构连通上述出口管道,炉膛烟气排出管道连通至SCR反应器。
进一步包括有:所述锅炉脱硝系统进一步包括连接在入口管道上的风机。
进一步包括有:相对锅炉炉膛竖直摆放时,所述入口管道位于出口管道的下侧。
进一步包括有:上述管道具有一次风管道,该一次风管道连通上述空气预热器至锅炉炉膛的底部。
进一步包括有:上述锅炉脱硝系统设有与出口管道连通的冷风调节机构及设置在该冷风调节机构上的调节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三维换热器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三维换热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854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