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气道吸氧管夹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79980.3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1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蒋志华;蒋奥嘉;蒋怡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9/28 | 分类号: | A61M39/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001 湖南省衡阳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弧形臂 弹性夹体 吸氧管 人工气道 开口 卷曲 本实用新型 人工呼吸囊 朝向一致 固定效果 弹性夹 内表面 人工气 咳嗽 拆除 | ||
人工气道吸氧管夹,包括主弹性夹体和次级弹性夹体;主弹性夹体包括本体A和设在本体A两端的弧形臂A,每条弧形臂A均向另一条弧形臂A的方向卷曲,使主弹性夹体呈“C”形,两条弧形臂A之间形成开口A;次级弹性夹设在本体A的内表面上,其包括本体B和设在本体B两端的弧形臂B,每条弧形臂B均向另一条弧形臂B的方向卷曲,使次级弹性夹体呈“C”形,两条弧形臂B之间形成开口B,开口B与开口A的朝向一致。本实用新型能将吸氧管固定在人工气道的接口上,病人咳嗽引发的气流及振动无法使吸氧管脱落,其结构简单,固定效果牢靠。当病人需要抢救时,吸氧管可以很方便的从人工气道上拆除,便可缩短人工呼吸囊连接到人工气道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特别是一种人工气道吸氧管夹。
背景技术
插管(人工气道)呼吸的病人同时需要进行吸氧,吸氧管一端连接氧气瓶,另一端通过胶布固定在人工气道的接口处的外壁上,弯折后通过接口插入人工气道内。
但目前临床上存在的问题是:1、病人咳嗽时气流容易将吸氧管从人工气道内推出,而且咳嗽时喷出的飞沫容易将人工气道的接口处的外壁打湿,使胶布粘接不稳而脱落,进而使吸氧管脱落,吸氧管脱落后容易沾染细菌,重新插入接口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2、吸氧管采用胶布固定在人工气道的接口处的外壁上,当病人需要连接人工呼吸囊抢救时,如胶布未被打湿,则难以在短时间内撕除,耽误了病人抢救的宝贵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人工气道吸氧管夹,它解决了吸氧管在人工气道的接口上固定不牢,容易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人工气道吸氧管夹,包括主弹性夹体和次级弹性夹体;
主弹性夹体包括本体A和设在本体A两端的弧形臂A,每条弧形臂A均向另一条弧形臂A的方向卷曲,使主弹性夹体呈“C”形,两条弧形臂A之间形成开口A;
次级弹性夹设在本体A的内表面上,其包括本体B和设在本体B两端的弧形臂B,每条弧形臂B均向另一条弧形臂B的方向卷曲,使次级弹性夹体呈“C”形,两条弧形臂B之间形成开口B,开口B与开口A的朝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每条弧形臂A的末端均向与另一条弧形臂A背离的方向卷曲,以使每条弧形臂A呈“S”形。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主弹性夹体的本体A与两条弧形臂A一体成型;次级弹性夹体的本体B与两条弧形臂B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主弹性夹体与次级弹性夹体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能将吸氧管固定在人工气道的接口上,病人咳嗽引发的气流及振动无法使吸氧管脱落,其结构简单,固定效果牢靠。
2、当病人需要抢救时,吸氧管可以很方便的从人工气道上拆除,便可缩短人工呼吸囊连接到人工气道的时间。
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人工气道吸氧管夹,包括主弹性夹体和次级弹性夹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99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药理加热包
- 下一篇:一种便于使用和收纳的多功能康复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