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75235.1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0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种旻;周艳平;权亚波;唐家春;魏恒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众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22 | 代理人: | 梁明升 |
地址: | 810000 青海***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支架 支架主体 可移动式支架 隧道施工 多排 脚轮 焊接 本实用新型 倒U型结构 安装施工 多次利用 工程工期 固定相连 间距排列 节省资源 施工成本 压力钢管 钢焊接 施工段 衬砌 顶面 洞室 简易 侧面 移动 冲突 运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该结构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多排采用型钢焊接而成的具有直角倒U型结构的钢支架;多排所述钢支架依次以一定间距排列,相邻两钢支架侧面以及顶面均分别采用多根独立的连接钢焊接连接;多个脚轮,多个脚轮均匀分布于所述支架主体下部,并与所述钢支架固定相连。其结构简单合理,允许洞室衬砌与压力钢管运输安装施工同时进行,解决了工期冲突问题,大大缩短该部分工程工期;搭建焊接后形成稳定整体,可以移动到多处施工段,不需要反复搭建,并可实现循坏多次利用,安拆简易,节省资源,有利节省施工成本,从而创造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钢筋混凝土衬砌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规引水隧洞衬砌采用满堂支架,引水隧洞内满堂脚手架搭建规格为立杆间距0.5m,层间距0.8m,立杆排间距1.5m,每段长度6m,共需脚手架钢管500m,十字扣件300个,需要多次搭建拆除,无法同时进行引水隧洞压力钢管运输,导致安装施工无法进行,致使工期滞后。同时存在以下几点缺点:
⑴ 洞室内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模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等待28天,才能拆除模板与脚手架,期间隧洞洞内无法通行,压力钢管无法进行运输及安装施工;
⑵ 由于洞室底部成弧形,导致洞室两侧立杆与中心立杆受力不均,承重后存在威胁;洞室表面不平整,脚手架搭建存在难度,仅一次脚手架搭建及拆除花费时间为3天;
⑶ 洞室整体呈圆形,脚手架钢管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切割,对脚手架钢管损耗严重,同时被切割钢管失去再次使用价值,产生极大浪费,造成施工成本增大,对控制施工成本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隧道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包括:
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多排采用型钢焊接而成的具有直角倒U型结构的钢支架;多排所述钢支架依次以一定间距排列,相邻两钢支架侧面以及顶面均分别采用多根独立的连接钢焊接连接;
多个脚轮,多个脚轮均匀分布于所述支架主体下部,并与所述钢支架固定相连;
多个可调式顶托,多个所述可调式顶托按一定顺序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顶面以及两侧面外部;多个所述可调式顶托用于实现所述支架主体与隧道内钢模板的紧密相连。
优选的:所述型钢为16型普通工字钢。
优选的:多排所述钢支架依次以1.5米的间距排列。
优选的:相邻两钢支架之间位于侧面的连接钢为一根,其两端分别位于两钢支架的纵向中心点处;相邻两钢支架之间位于顶面的连接钢为两根,每根各自两端分别位于两钢支架的横向3等分处。
优选的:多个所述可调式顶托均与所述钢支架相连;其中,每排所述钢支架顶部设置有4个所述可调式顶托,每排所述钢支架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3个所述可调式顶托。
优选的:所述可调式顶托包括建筑用丝杠以及顶头。
优选的:所述脚轮设置有用于限定其纵向运动的楔形制动器。
优选的:所述支架主体的顶面上铺设有承重板材。
优选的:所述承重板材为木板或竹板。
优选的:所述钢支架直角连接处连接有型钢材质制作的支撑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52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盾构隧道错缝拼装衬砌结构刚度加强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仰拱快速施工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