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处理的催化反应罐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71637.4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3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林燕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展恒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容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7 | 代理人: | 于晓菁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罐 催化反应罐 进水管 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 水处理 催化剂 催化效率 间隔排列 外壳内壁 出水口 进水口 短流 腔室 外壁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处理的催化反应罐,包括催化反应罐主体,所述催化反应罐主体包括反应罐外壳、若干支撑板及进水管,若干所述支撑板依次间隔排列在所述反应罐外壳内,所述反应罐外壳与若干所述支撑板构成若干催化剂腔室,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反应罐外壳内壁的底部,且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贯穿所述反应罐外壳,所述反应罐外壳的外壁上方还设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催化反应罐能够大幅度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此同时解决了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短流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的催化反应罐。
背景技术
传统的催化反应罐大都是敞开的反应容器,主要针对粉末状催化剂,粉末状催化剂在使用时一般选择堆积放置,因而牺牲了大部分的有效接触面积,使得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大为降低。此外,传统的催化反应罐采用上进水下出水的方式,这样容易导致短流,还会导致催化剂流失,降低了催化剂的使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低、容易短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水处理的催化反应罐,包括反应罐主体,所述反应罐主体包括反应罐外壳、若干支撑板及进水管,若干所述支撑板依次间隔排列在所述反应罐外壳内,所述反应罐外壳与所述支撑板构成若干催化剂腔室,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反应罐外壳内壁的底部,且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贯穿所述反应罐外壳,所述反应罐外壳的外壁上方还设有出水口。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为格栅结构。
可选的,所述进水管由交错排布且相互贯通的的管道组成。
可选的,所述进水管的管道上分布有孔洞。
可选的,催化反应罐还包括反洗进水管,所述反洗进水管位于所述催化反应罐的内壁顶部,且所述反洗进水管的管口贯穿所述反应罐的顶部。
可选的,所述反洗进水管由交错排布且相互贯通的管道组成。
可选的,所述反洗进水管的管道上分布有孔洞。
可选的,所述催化剂腔室开设有人孔,所述人孔设于所述反应罐外壳上。
可选的,所述人孔处设有可拆卸的透明隔板。
可选的,催化反应罐还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反应罐主体的侧壁下方,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反应罐主体的外壁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催化反应罐具有若干催化剂腔室,催化剂分层放置于催化剂腔室内,大大增加了催化剂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催化效率。
构成催化剂腔室的支撑板设置为格栅结构,同样增加了催化剂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催化效率。
催化反应罐的反洗进水管,能够冲洗由于反应生成的附着在催化剂上小絮体,从而提高反应过程中的催化效率。
进水管位于所述反应罐外壳内壁的底部,出水口位于所述反应罐外壳的外壁上方,形成了下进水、上排水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短流,提高反应停留时间。
催化剂腔室开设有人孔,方便催化剂的更换与回收,人孔处设有可拆卸的透明隔板便于观察反应效果,同时避免参与气体或多余气体的溢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催化反应罐能够大幅度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解决了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短流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催化反应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水口位置(图1所示的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展恒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展恒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16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