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电饭煲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67035.1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5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田忠良;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向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4 | 分类号: | A47J27/04;A47J36/06;A47J36/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慧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9 | 代理人: | 秦晓刚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 电饭煲 蒸架 蒸汽循环机构 内胆 加热 加热效率 内胆顶部 食材 第一容置空间 引流 水位调节 加热体 外胆 体内 本实用新型 流动过程 水加热 煲盖 煲体 连通 水位 增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电饭煲,属于电饭煲技术领域,包括煲体和煲盖,煲体内设有外胆、内胆、水位调节泵和加热体,内胆上设有蒸架,外胆和内胆之间设有第一容置空间,水位调节泵用于调节第一容置空间和内胆的水位,加热体对水进行加热以产生用于加热食材的蒸汽,煲体内设有蒸汽循环机构,蒸汽循环机构的一端连通于内胆顶部、另一端设于蒸架下方,蒸汽循环机构将位于内胆顶部的蒸汽引流至蒸架下方以用于加热食材。通过增设的蒸汽循环机构将位于内胆顶部的蒸汽引流至蒸架的下方,蒸汽在流动过程中会被高温的水加热达到较高温度,升温后的蒸汽对蒸架上的食材进行加热,有效加快蒸汽的循环速度,进而实现有效提高电饭煲加热效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饭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电饭煲。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电饭煲在煮饭时大都采用将水和米放入电饭煲的内胆中,盖上锅盖后利用电加热的方式实现自动完成煮饭的目的。采用现有的电饭煲煮饭时,大米中的淀粉先大量溶出于水中,淀粉在高温作用下糊化、凝胶化,然后随着水分的收干,糊化和凝胶化的淀粉又会回吸依附于大米表层,导致米饭软黏,口感较差。
沥米饭由于大米中的淀粉大量留在米汤中,沥米饭的含糖量低,且饭粒干爽饱满,口感较好,更符合人们对饮食健康的要求。现有用于蒸煮沥米饭的电饭煲,一般是利用持续的高温蒸汽对食材进行熏蒸实现加热的目的,蒸汽量越大,熏蒸后的食材越蓬松,口感越好。出于用电安全等原因,现有家用电器的功率一般有所限制,电饭煲工作时产生的蒸汽量自然受限,因此,大容量电饭煲蒸出的米饭的口感会有所降低。另外,用于熏蒸食材的蒸汽一般只进行一次加热,蒸汽的利用率低,导致电饭煲的加热效率低、熏蒸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有效提高蒸汽利用率以实现提高加热效率的电饭煲。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效率高的电饭煲,包括煲体和用于开闭煲体的煲盖,煲体内设有外胆、内胆、水位调节泵和加热体,内胆上设有蒸架,外胆和内胆之间设有第一容置空间,水位调节泵用于调节第一容置空间和内胆的水位,加热体对水进行加热以产生用于加热食材的蒸汽,所述煲体内设有蒸汽循环机构,蒸汽循环机构的一端连通于内胆顶部、另一端设于蒸架下方,蒸汽循环机构将位于内胆顶部的蒸汽引流至蒸架下方以用于加热食材。
优选的,所述蒸汽循环机构包括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进气导管的一端连通于内胆的顶部,出气导管的一端设于蒸架的下方,进气导管的另一端与出气导管的另一端连通以实现蒸汽的流通。
优选的,所述水位调节泵为气泵,气泵上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蒸汽循环机构还包括三通阀,三通阀设有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第一接口连通于进气导管的另一端,第二接口与第一接头连接,第二接头与第一容置空间连通,第三接头连接于出气导管的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蒸汽循环机构还包括蒸汽泵,蒸汽泵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连通于进气导管的另一端,出气口连通于出气导管的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水位调节泵为气泵,气泵上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一容置空间连通,第二接口与外部空气连通;或者,所述水位调节泵为水泵,水泵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一容置空间连通,第二接口与内胆的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煲体与外胆之间设有第二容置空间,煲盖上设有与内胆顶部连通的第三容置空间,进气导管的一端伸入第三容置空间内实现与内胆顶部的连通,另一端伸入第二容置空间内。
优选的,所述煲盖上设有用于连通内胆顶部和外部空气的通气口。
优选的,所述内胆的底部设有用于连通第一容置空间与内胆内部的通水口,出气导管设于外胆上,出气导管的一端穿过通水口向上延伸至蒸架的下方,另一端伸入第二容置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向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向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670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