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49017.0 | 申请日: | 2017-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3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 发明(设计)人: | 崔建华;李芳芳;丁克伟;陈东;马巍;刘旋;刘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5/24 | 分类号: | E02D5/24;E02D5/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沈尚林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梯形凹槽 桩身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本实用新型 四棱体 桩头 工字形截面 混凝土用量 连接为一体 工程成本 向内凹进 侧面 承载力 等长 抗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包括桩头和桩身,桩头与桩身下端连接为一体;桩身为矩形截面的四棱体,且四棱体的相对两个侧面设有梯形凹槽,梯形凹槽与桩身等长。本实用新型的桩身的相对两个侧面设计了向内凹进的梯形凹槽,桩的截面形成类似于工字形截面,使得桩的混凝土用量减少而自重相应下降,从而降低了工程成本。此外,还能有效提高桩周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桩的承载力,同时还提高了桩的抗拔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截面及桩身形式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背景技术
传统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截面有矩形或圆形等等。虽然这些截面形式相对容易制作,但采用这些截面形状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混凝土用量较多,从而桩的自重也相应较大,同时桩周围的摩擦力、桩的承载能力和桩的抗拔能力也不够理想,没有达到最佳效果。
的目的无非是减少混凝土用量,相应减少桩的自重,以及增大桩周围的摩擦力、桩的承载能力和桩的抗拔能力。
无疑造成一定量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增加桩的自重且不能有效地提高桩周的摩擦力、桩的承载能力以及抗拔能力。然而,这种新型截面及桩身形式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不仅能够降低一定量不必要的混凝土用量,从而降低工程成本。此外,还能有效提高桩周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桩的承载力,同时还提高了桩的抗拔能力。无疑,这更加有利于预制桩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截面及桩身形式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包括桩头和桩身,桩头与桩身下端连接为一体;桩身为矩形截面的四棱体,且四棱体的相对两个侧面设有梯形凹槽,梯形凹槽与桩身等长。
作为优选:
梯形凹槽的底面设置有楔形凸块,且楔形凸块的斜面朝下。
复数个楔形凸块沿着桩身长度均匀分布。
桩头前端套有桩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桩身的相对两个侧面设计了向内凹进的梯形凹槽,桩的截面形成类似于工字形截面,使得桩的混凝土用量减少而自重相应下降,从而降低了工程成本。此外,还能有效提高桩周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桩的承载力,同时还提高了桩的抗拔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向剖视图。
图5是图2的C-C向剖视图。
图中标记:1-桩身,2-楔形凸块,3-桩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由桩头3和桩身1组成。
桩头与桩身下端连接为一体。
桩身为一矩形截面的四棱体,在四棱体的相对两个侧面上,沿着桩身长度设有梯形凹槽,梯形凹槽与桩身等长(图2)。
在梯形凹槽内设置有若干个楔形凸块2,楔形凸块沿着桩身长度均匀分布(图3)。
图4是设有楔形凸块处的桩身截面,没有楔形凸块处的桩身截面如图5所示,为类似工字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490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拉杆的后张预应力地下连续墙结构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