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降解事故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43091.1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5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谢小彬;张兴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泸县浙川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集智汇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7 | 代理人: | 李华;温黎娟 |
地址: | 6461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池体 生物降解层 盖板 土壤层 鹅卵石层 活性炭层 曝气系统 曝气叶轮 生物降解 事故池 下沉式 通风管 体内 本实用新型 吸附气体 支撑作用 曝气管 敷设 蚯蚓 降解 转动 过滤 喂养 相通 植被 延伸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生物降解事故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为下沉式,所述池体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敷设有生物降解层;所述生物降解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鹅卵石层、活性炭层、土壤层;所述土壤层内喂养有蚯蚓并种有植被;所述盖板上开有与生物降解层相通的通风管;还包括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延伸进池体内的曝气管以及设置在池体内的曝气叶轮;所述曝气叶轮设置在池体底部,当其转动时,水流由下至上流动。所述下沉式,及池体口低于地面。鹅卵石层主要其支撑作用,活性炭层用于吸附气体,而土壤层的作用在于对气味进行过滤和降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事故池。
背景技术
事故池(事故水收集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所需构筑物的一种。一些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含有有机物的废水,这些废水有常规的处理方式。当这些工厂出现生产事故后,会在短时间内排放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这些废水若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会给运行中的生物处理系统带来很高的冲击负荷,造成的影响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有时会造成致命的破坏。为避免事故水对污水处理系统带来的影响,因此很多污水处理场设置了事故池,用于贮存事故水。
由于有机废水气味十分刺鼻难闻,如果事故池内淤积了大量废水其气味泄漏会污染周围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降解事故池,利用生物降解层吸收池体内的气味。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采用一种生物降解事故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为下沉式,所述池体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敷设有生物降解层;所述生物降解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鹅卵石层、活性炭层、土壤层;所述土壤层内喂养有蚯蚓并种有植被;所述盖板上开有与生物降解层相通的通风管;还包括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延伸进池体内的曝气管以及设置在池体内的曝气叶轮;所述曝气叶轮设置在池体底部,当其转动时,水流由下至上流动。所述下沉式,及池体口低于地面。鹅卵石层主要其支撑作用,活性炭层用于吸附气体,而土壤层的作用在于对气味进行过滤和降解。蚯蚓能滋养土壤使得土壤内的微生物富有活力,并且能使得土壤蓬松,避免土壤板结影响气体散出。植被能够美化环境,并且能固定土壤,避免被雨水冲刷带走。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曝气叶轮包括转轴以及套于转轴上的叶片;所述转轴竖直安装在池体底部的升降台上;还包括一个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升降台随液面升降。反向叶轮搅动污水使得污水从下向上流动,使得污水与空气大面积接触,增加污水的含氧量,提高污水内微生物的活性,提高分解效率。叶轮设置的过深,使得对水面的冲击效果减弱;设置得浅,搅动的水流少,达不到曝气的目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曝气叶轮的叶片与液面距离为1米。通过升降台的调节,使得叶片也水面保持1米的距离,保证的曝气的效果。
作为另一种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通风管内设置有引风扇。将池体内的气体引入生物降解层进行分解。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曝气管一端延伸进池体内,另一端设置有引风机。提高曝气效率。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鹅卵石层厚1米、活性炭层厚1.5米、土壤层厚2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事故池,利用生物降解层去除污水散发的气味,避免气味污染环境。该事故池无需添加化学药剂,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并且建成后可长期使用,维护费用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池体、2盖板、3活性炭层、4土壤层、5通风管、6曝气管、7升降台、8曝气叶轮、9液位传感器、10鹅卵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泸县浙川玻璃有限公司,未经泸县浙川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430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