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高PTA废水回用率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32584.5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98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陶卫克;汪英枝;管向伟;高超;冯宇超;陈扬;李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昆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9 | 代理人: | 周瑞艳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预处理 反渗透装置 出水端 进水端 废水回用率 集水水箱 中间水箱 本实用新型 纳滤装置 二级反渗透装置 一级反渗透装置 二级生化处理 生化处理装置 反渗透浓水 超滤装置 进水端口 经济实用 砂滤装置 絮凝装置 集水 浓水 去除 能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PTA废水回用率的装置,包括集水水箱、多级预处理装置、中间水箱、反渗透装置和纳滤装置,所述集水水箱设有多个集水进水端口,所述集水水箱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多级预处理装置的进水端,所述多级预处理装置的出水端连接所述中间水箱的进水端,所述中间水箱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反渗透装置的进水端,所述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出水端连接所述纳滤装置的进水端,所述多级预处理装置包括一级生化处理装置、二级生化处理装置、絮凝装置、砂滤装置和超滤装置,所述反渗透装置包括一级反渗透装置和二级反渗透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去除反渗透浓水中的盐类,提高PTA废水回用率,且产水量大,能耗也较低,更加经济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PTA废水回用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反渗透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脱盐技术广泛应用于污水回用领域。膜法PTA污水回用工艺是以PTA生产污水经过两级生化处理的出水作为水源,该污水的含盐量高,电导率约3000μs/cm。目前PTA废水回用所采用的反渗透技术回收率一般为70%左右,同时产生30%左右的浓水,其中的盐等污染物被浓缩3倍左右,因此,采用反渗透技术会产生大量的浓水。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PTA废水回用率的装置,能够进一步去除反渗透浓水中的盐类,提高PTA废水回用率,且产水量大,能耗也较低,更加经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PTA废水回用率的装置,包括多级预处理装置、中间水箱、反渗透装置和纳滤装置,所述多级预处理装置的出水端连接所述中间水箱的进水端,通过设置中间水箱可以将少量的预处理出水进行汇集,实现间歇性工作,所述中间水箱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反渗透装置的进水端,所述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出水端连接所述纳滤装置的进水端。
优选地,所述纳滤装置的产水出水端连接所述中间水箱的进水端,所述纳滤装置的产水可以达到所述反渗透装置的要求,可以直接返回到所述中间水箱与所述预处理装置的出水混合,并进行反渗透处理。
优选地,所述纳滤装置的浓水出水端连接装置废水排放端,所述反渗透装置的产水出水端连接装置产水出水端。
优选地,所述反渗透装置包括一级反渗透装置和二级反渗透装置,所述一级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出水端连接所述二级反渗透装置的进水端,依次进行一级反渗透处理和二级反渗透处理,产水率达到65%-75%,所述二级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出水端连接所述纳滤装置的进水端,对反渗透浓水进一步进行纳滤处理,产水率达到85%-90%。
优选地,所述一级反渗透装置的产水出水端和所述二级反渗透装置的产水出水端分别连接所述装置产水出水端或者先连接在一起再连接所述装置产水出水端,可根据空间的限制进行合理的选择。
优选地,所述多级预处理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一级生化处理装置、二级生化处理装置、絮凝装置、砂滤装置及超滤装置,所述超滤出水浊度控制在0.1 NTU以下,电导率为3000-3500 μs/cm,满足反渗透处理要求。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集水水箱,所述集水水箱设有多个集水进水端口,不同的所述集水进水端口连接不同的废水来源,并进入所述集水水箱内实现混合,以稳定后续处理过程的水量和水质,所述集水水箱的出水端连接所述预处理装置的进水端。
优选地,所述反渗透装置的进水端设有高压泵,为所述反渗透装置提供所需的压力,所述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出水直接进入所述纳滤装置进行脱盐处理,无需二次加压。
优选地,至少在所述反渗透装置的进水端设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采用电磁阀或手动阀。
优选地,所述纳滤装置的进水端设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采用电磁阀或手动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昆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昆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325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生化处理强化除磷系统
- 下一篇: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