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绵型道路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31973.6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2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吴耀耀;李仕涛;曹国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高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0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叶盛 |
地址: | 237000 安徽省六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道路 排水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绵型道路排水系统,包括透水人行道、开孔立缘石、雨水窖井、道路中心线、车行道、雨水连管、雨水口、市政雨水管和生态树池,所述车行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透水人行道,所述透水人行道与车行道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两个开孔立缘石,所述透水人行道上靠近开孔立缘石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两个生态树池,所述车行道上靠近开孔立缘石的位置设置有雨水口,且车行道上设置有雨水窖井。本实用新型人行道路面采用透水路面促进雨水下渗,能够减轻降雨季节大量雨水沿地面径流的现象,降低排水系统的负担,提高防洪能力,有效缓解现在日益严重的内涝现象,明显降低暴雨对城市水体的污染,利用雨雪降雨,补充地下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地面排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型道路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其传统路面材料透水性较差,同时道路各种附属绿地边缘通常由高于路面的路牙石(侧石)封闭,道路绿地标高又高于路面标高,一方面使道路绿地丧失对路面雨水径流收集与管理功能;另一方面道路绿地生成的雨水径流也以自然排水的方式排到路面上(尤其是当道路绿地过饱和或降雨强度大的情况下),使道路绿地本身具有的主动管理雨水租用极大降低乃至丧失,成为城市雨水问题诱发的重要场地。当降雨发生时,雨水大量、迅速地在道路汇集形成径流,注入城市雨水管网系统,排入城市及其附近的河流等水体中,极易导致城市河流等水体外溢、河流流域洪水事件发生;或者引发雨水管网系统过载,造成城市局部内涝。此外,雨水由于在降落、汇集到道路过程中,溶解冲刷了城市道路、建筑等表面大量污染物,致使道路雨水已成为城市水体最大的面源污染源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型道路排水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型道路排水系统,包括透水人行道、开孔立缘石、雨水窖井、道路中心线、车行道、雨水连管、雨水口、市政雨水管和生态树池,所述车行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透水人行道,所述透水人行道与车行道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两个开孔立缘石,所述透水人行道上靠近开孔立缘石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两个生态树池,所述车行道上靠近开孔立缘石的位置设置有雨水口,且车行道上设置有雨水窖井。
优选的,所述雨水口与雨水窖井之间通过雨水连管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雨水窖井与市政雨水管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透水人行道和车行道的排水坡度为2%。
优选的,所述车行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道路中心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能够及时的将路面积水吸收并排出,增强路面的抗滑能力;
2、本实用新型生态树池通气保水,利于树木生长,经过处理的护树面层和基层,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渗水性和吸收性,促进行道树正常生长;
3、本实用新型同步提高了道路排水标准,解决了传统绿化养护水源不足,起到了一定的净化功能;
4、本实用新型人行道路面采用透水路面促进雨水下渗,能够减轻降雨季节大量雨水沿地面径流的现象,降低排水系统的负担,提高防洪能力,有效缓解现在日益严重的内涝现象,明显降低暴雨对城市水体的污染,利用雨雪降雨,补充地下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透水人行道;2、开孔立缘石;3、雨水窖井;4、道路中心线;5、车行道;6、雨水连管;7、雨水口;8、市政雨水管;9、生态树池。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高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高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319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化块石驳岸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虹膜和指纹识别的校园查询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