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干燥釜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31480.2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2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年;张利仁;贾伟;赵功硕;李克营;张利粉;赵晶;王大明;郭洪元;王婷婷;王俊荣;刘霞;崔月;黄荣福;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11 | 分类号: | B01D29/11;B01D29/8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筒 干燥釜 出液管道 进液管道 本实用新型 出料管道 进气结构 流通管道 壳体 内腔 排出 干燥气体 干燥效率 内部密封 遮挡组件 开口端 有效地 侧壁 连通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燥釜。干燥釜包括:壳体,包括进液管道、出液管道、流通管道及内腔,内腔与进液管道、出液管道及流通管道均连通;滤筒,设置在内腔中,滤筒具有朝向进液管道的开口端、设置在滤筒的侧壁上的进气结构及出料管道;遮挡组件,设置在滤筒与壳体之间,以保证全部干燥气体经由进气结构进入滤筒内,且防止从出料管道排出的被干燥后的物料从出液管道排出。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干燥釜内部密封性差导致干燥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催化剂生产干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干燥釜。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聚丙烯催化剂制备装置主要由催化剂制备、溶剂回收两部分组成。其中,催化剂制备部分由原料净化、原料溶解、催化剂配制、催化剂干燥及包装5个单元构成。
催化剂干燥单元是催化剂制备技术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催化剂干燥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催化剂的质量和收率。具体地,将含有催化剂的己烷溶液(己烷悬浮液)导入至干燥釜中,己烷悬浮液内的大部分己烷被干燥釜内的滤筒滤除,颗粒状的催化剂粘附在滤筒的内壁上。之后,通过减压脱除剩余己烷,启动带式搅拌器,同时对干燥釜进行升温操作,用氮气在干燥釜的釜底反吹直至己烷含量合格,则颗粒状的催化剂在氮气作用下与滤筒的内壁脱离,并从滤筒的下端排出。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干燥釜内的密封性较差,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在气体反吹的过程中,氮气通过滤筒与干燥釜之间的间隙进入至滤筒的上方,导致氮气对催化剂的干燥效果较差,降低了干燥釜的工作效率;
二、在被干燥后的催化剂从滤筒内排出的过程中,造成小颗粒的催化剂从滤筒的缝隙处进入至壳体的出液管道,不仅造成催化剂的浪费,且影响了己烷溶液的回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燥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干燥釜内部密封性差导致干燥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燥釜,包括:壳体,包括进液管道、出液管道、流通管道及内腔,内腔与进液管道、出液管道及流通管道均连通;滤筒,设置在内腔中,滤筒具有朝向进液管道的开口端、设置在滤筒的侧壁上的进气结构及出料管道;遮挡组件,设置在滤筒与壳体之间,以保证全部干燥气体经由进气结构进入滤筒内,且防止从出料管道排出的被干燥后的物料从出液管道排出。
进一步地,内腔的高度为H,且开口端的靠近进液管道的端面在内腔中的高度为H1,其中,
进一步地,滤筒的外表面与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通气间隙,遮挡组件包括位于开口端的第一遮挡件,且第一遮挡件夹设在滤筒的外表面与壳体的内表面之间,以使经壳体通入的干燥气体仅能通过通气间隙流入滤筒内。
进一步地,第一遮挡件为密封圈,密封圈套设在开口端外且与壳体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滤筒包括顺次连接的主体段、第一锥状结构和出料管道,主体段相对于第一锥状结构靠近进液管道设置,且主体段具有开口端,出料管道与第一锥状结构的锥顶连通,进气结构设置在第一锥状结构的锥面上。
进一步地,遮挡组件还包括用于止挡被干燥后的物料的第二遮挡件,第二遮挡件位于通气间隙内并设置在出料管道与第一锥状结构的连接处,以减小第二遮挡件所在位置处的通气间隙的大小,且出液管道的入口端相对于第二遮挡件靠近出料管道的远离第一锥状结构的一端。
进一步地,第二遮挡件为密封圈,且密封圈套设在出料管道与第一锥状结构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顺次连接的主体部、第二锥状结构和流通管道,流通管道与第二锥状结构的锥顶连通,出液管道设置在第二锥状结构的锥面上。
进一步地,进气结构为多个进气孔,干燥釜还包括:进气管道,设置在第二锥状结构的锥面上,从进气管道进入的干燥气体经由多个进气孔后进入滤筒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314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抽滤瓶
- 下一篇:一种制浆造纸用清水在线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