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抽离功能的直驱卷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29203.8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4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文二龙;万志永;邱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杰锐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H01M10/04;H01M6/00;H01M6/14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彭益波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针 驱动轴 抽离 本实用新型 卷绕装置 直驱电机 直驱 能量损耗 旋转动力 一端连接 电池卷 精准度 电芯 卷绕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抽离功能的直驱卷绕装置,包括:用于卷绕电池卷材,形成电芯的卷针(1);一端连接于卷针(1),用于带动卷针(1)旋转的驱动轴(2);为驱动轴(2)带来旋转动力的直驱电机(3)。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直驱电机在减少能量损耗,增加卷针旋转精准度的同时,方便驱动轴的抽离运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卷绕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抽离功能的直驱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在锂电池电芯的制作过程中,大多应用卷绕设备,通过卷针旋转,绕制成电芯。为了提高卷绕效率,出现了双针或三针卷绕结构,三个卷针垂直设置于随动盘上,三个卷针轮流工作:在某一个卷针缠绕完毕,由随动盘带动下一卷针进入卷绕工位,进行卷绕。已经卷绕完成的卷针进行抽离,电池卷材从卷针上剥离,形成电芯线圈。
申请号为201410453628.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驱动三卷针卷绕机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主卷针(9、10、 11),并由第一、第二、第三主卷针轴(6、7、8)分别对应带动第一、第二、第三主卷针(9、10、11)旋转,设置机架,在机架上安装第一、第二、第三驱动电机(19、20、21)通过分别通过传动轴驱动第一、第二、第三主卷针轴(6、7、8)。由于在机架的设计,使得整个卷绕设备梯级巨大,且三个卷针旋转精度达不到。
申请号为201610551243.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卷绕头机构,通过在随动盘上的卷针轴侧部设置驱动电机,并由皮带带动卷针轴旋转;由于驱动电机跟着随动盘一起转动,必然会导致随动盘上的驱动电机电源线等缠绕,故设计了滑环,防止了驱动电机绕线;其虽然摆脱了机架结构,减小了整机体积,但是仍然是通过传动的方式带动卷针轴进行旋转,具有一定的动力损耗。
申请号为201710132291.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直驱传动的卷绕机构及卷绕方法,其通过直驱电机直接带动卷绕轴进行旋转,降低了动力损耗,但是,由于其使用的直驱电机输出轴直接作用于卷绕轴,在卷绕轴实现抽离动作时,需要移动整个直驱电机,使用非常不便,故其将主动轴设置成空心结构,使得卷绕轴沿轴向在空心主动轴内做抽插运动,来实现绕线从卷针上抽离动作;其实现抽离动作的结构复杂,迫切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抽离功能的直驱卷绕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直驱电机在减少能量损耗,增加卷针旋转精准度的同时,方便驱动轴的抽离运动。
为实现所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抽离功能的直驱卷绕装置,包括:
卷针,用于卷绕电池卷材,形成电芯;
驱动轴,一端连接于卷针,用于带动卷针旋转;
直驱电机,为驱动轴带来旋转动力。
进一步,所述直驱电机为具有中孔结构的DD马达,所述驱动轴穿设在中孔内。
进一步,所述驱动轴为花键轴,设置咬合轴套和花键轴咬合。
进一步,所述DD马达为内转子马达,内转子马达包括:内转子 23和外定子;
所述咬合轴套4一侧固定第一驱动盘,第一驱动盘固设于内转子上。
进一步,所述DD马达为外转子马达,外转子马达包括:外转子和内定子;
所述咬合轴套一侧固定第二驱动盘,第二驱动盘固设于外转子上。
进一步,所述驱动轴另一端依次穿插直驱电机和咬合轴套后设置抽离端,用于带动驱动轴相对于直驱电机和咬合轴套做抽离运动。
进一步,所述卷针设置至少一个,且每个卷针分别连接驱动轴,每个驱动轴均由直驱电机带动。
进一步,每个直驱电机间隔布设于随动盘上,用于切换卷针轮流卷绕出电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杰锐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杰锐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292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包锂电池组组装结构
- 下一篇:软包锂离子电池和电子设备